好久没有读日本的“侘寂”这本书了。不知什么时候放下,就一直没有再拿起来。这两日气候凉爽,可以在外面微风中坐着看书了,于是又把这本书拿了出来读。
作者在美学上面对日本的“侘寂”进行阐述。一提到形而上的一些理论,我就雾里看花,看得不爽,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么一本小书,拖拖拉拉到现在还看不完的缘故。好不容易把这些形而上的东西读完,具体讲到茶道和俳谐,就看得来劲了。
理论来自实践。学习还是从具体的俳谐开始。看别人的俳句,读别人的评论,然后自己体会其中的奥妙。这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有时会怀疑,美学理论能变成美好的诗歌吗?
从日本的俳谐中,转到中国的汉俳。很难写出“侘寂”的感觉来。不过,好歹先写起来再说。
【瓦蓝杂咏 一】

两朵喇叭花
三杆弄影掩柴门
闭户不见人
清风送香来
庭前玉兰洁白开
未染一尘埃
湖平水连天
沙鹭一只入水间
首尾都不见
【风雅】
风寂夜气清
枯塘残月野蛙跳
噗通一闷声
风雅含意趣
夏炉冬扇也相宜
深浅各自悟
随心逐风雅
所见无处不飞花
情趣由心发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所用“风雅”一词,既指俳谐,又指风雅之道。
【往时今日】
七年前的今日,是当年的芒种节气。有小诗记述。
【丙申芒种】

潇潇梅雨百劳鸣
芒种螳螂捕蝉生
反舌夏忙声寂寂
孤帏转辗别魂惊
06/05/2023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