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幸福十标准 衡量自我打几分

听说有人给老年人的幸福感打分,出了10道题,每题10分,满分为100分。闲来无事,做来看看。

第一条,退休后有退休金。这一条似乎不难,在我朋友圈里的人,基本上都符合这一条。但是,我的视野以外,一定还有老年人没有退休金,如中国一些农村的老人和美国大街上的流浪汉。第一条是维持日常生活来源最为基本的条件。有比无好,多比少好。

第二条,拥有自己的房子。房子不管大小,都是自己的窝。在我们瓦蓝湖社区,家家户户都拥有自己的房子。我朋友圈里的老人们,也都是如此,有些人还不止一套住房。我知道,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没有自己房屋的老年人还是有的。第二条也是属于保障老年人幸福的基本条件。当然,如果有足够的钱,租房子买房子,住旅馆住饭店还是住邮轮,都不必为此担心。

第三条,有个老伴。据说是身边有个伴,生活不孤单。对于我来说,很赞同这一条。但是,不知道是否适合所有人?如果每天身边有个呱噪得让你讨厌的人,还不如没有的好。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孤独终老,想必也是有其原因的。再说,让老人生活不孤单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非老伴莫属。至少,AI机器人也是一个选项。

第四条,基本无大病。举双手同意!如果说,有钱可以买得前面的三项幸福指标,那么,健康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至少,目前我在这一条上是幸福的。

第五条,子女不啃老。对于我们这些中国计划生育的一代人,独生子女是标配,出国后可能会有些许的例外。朋友圈和社区周围的老人们似乎很少听到子女啃老的故事。我家女儿工作后,几乎从来不在经济上“啃”我们,反而是时不时的“贴”我们,真的是个小棉袄。当然,子女啃老的故事倒是听得很多。

第六条,每年能出去旅游,一年至少一到两次。这正是退休后的我们正在实践中的“幸福”。鉴于身体状况,每年世界各地至少一次两周的邮轮旅行。其它的就是国内各地短途旅游,别说世界大,其实只要心胸大,到处都是可以旅游的地方。

第七条,断绝不必要的交往。因为与某些人交往,毫无“正能量”产生,还是免了吧。我应该算是喜欢交往朋友的人,常常抹不下情面“断交”。不过,慢慢地也悟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近来,那些对我产生“负能量”的人,我开始避免跟他们交往,实在不行就果断“拉黑”他们。对!要拒绝任何带来烦恼的交往。

第八条,有点存款。有点就好,不能没有,关键的时候能够救急。这话不错。多多益善。

第九条,有点信仰。这个信仰是指什么,是指宗教信仰的“上帝”、“佛主”,还是无神论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虽然没有明说,大概指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吧。以前如果说我有什么信仰,现在我真的不知道了。听说,很多人临死前,获得了某种信仰,然后从皈依信仰中获得幸福。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不知道有信仰的人的幸福的。

第十条,有一个爱好。比如打牌、书画、唱歌、健身都行。要说我对俗世的爱好,那可比信仰要来得多。我兴趣比较广泛,爱好自然也多。大部分都是年轻时获得并沿袭下来的,也有一些是中年和退休后获得的。这一条是我自信可拿满分的。

不管这十条是否“标准”,自我检测后,可以偷着乐一下。不敢说满分,起码可以高于平均分。

往时今日

去年今日,曾经作【七绝·往事】记之。

篱下黄花又一年
常萦旧梦水云天
闲来笔下聊前事
老去年华荡暮烟

2016 年的今日,曾为家乡父老抗洪救灾而做七律一首。


07/11/2023 周二

人格面具遮抑郁 个人社会孰重轻

下午五点半左右,午睡中醒来,一阵雷雨劈里啪啦地下来起来。天昏地暗,闪电响雷把窗外整得地动天摇。是不是佛州的雨季就这样来临了?原以为,这场雷阵雨如往常那样短,一二十分钟,顶多半个小时,把地面打湿了,花儿浇透了,温度降低了,空气洗干净了就完成任务,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了。然后,我们就在清凉中继续我们的例常晚泳。

没承想,这场雨比往常的时间多了一倍,也许是对近来旷工太久所作的一点补偿。雨停后,天就随着黑了下来。平常8点多回家,太阳还没有落山,今天7点多就暗得室内需要点灯,晚泳也游不成了。


昏暗之中,让我想起近来华人歌手李玟(Coco Lee)的突然去世,在华人圈里引起的震惊和反响,让我重又回到抑郁症这个词。许多有着抑郁症的人,表面上看起来积极、阳光、向上,像人们在舞台上和荧光屏前看到的李玟一样。但是,实际上却在内心隐藏着痛苦、迷茫和挫折感的折磨。据说这是一种“微笑的抑郁症”,是一种用于外界交流的“面具”,心理学上被称为“人格面具”(persona)。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认为人格面具使人能够演绎各种性格,通常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给予他人一个好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人格面具用于隐藏真实自我,对于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它使我们能够与各式各样的人们交际,即使对方是令人厌恶的。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会带上不同的人格面具,例如,与父母相处的时候戴的是一幅面具,与朋友相处的时候戴的是另一幅面具。

抑郁症,又叫抑郁障碍,从医学角度看,是一种病态。据研究,抑郁症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大凡经历过虐待凌辱、重大损失或其他压力事件的人比较容易患上抑郁症。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李玟就是另一个佐证。抑郁症可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关系,严重时会导致自杀。因此,需要看医生,接受药物和心理的治疗。可惜,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患有抑郁症,即使意识到,也不太愿意放下“人格面具”接受治疗。

我不是心理学家,从我个人狭隘的经验看来,我认为不论是“抑郁症”还是“人格面具”,都是人性(内心)跟自然和社会(外界)冲突导致的结果。出自于内心或者本性的诉求,由于各种原因不容于当下的社会,因人而异,可以产生几种结果。

一种就是表面上微笑地服从社会的规范和约束,带上一个“人格面具”,而实际上压抑和隐忍内心的述求。其结果,或者在顺从规范中被社会所驯化,混为社会的一分子,外表光鲜亮丽地活着;或者像李玟,在不甘约束的挣扎中被社会无情的吞没。

另一种就是服从内心的需求,反抗社会的约束,挑战社会现有的制度。其结果或者是被强大的社会力量所镇压,如被处分、记过、判罪、服刑、杀头等等;或者是冲破社会的约束力,让这种人性的需求被社会认可,例如通过革命的流血方式、非暴力抗争以及和平演变的等等方式改变社会制度,在寻求改革中完善自我。

还有一种是遵从内心的需求,逃离社会的约束。寻找一个“仙山琼阁”,做一个“逍遥自在”的隐士,或者在闹市中“就地成佛”,做一个无拘无束的流浪汉。这是一种消极的抗争,以便从社会约束中得到解脱。

当年,尤其在男性更年期的那个阶段,忧虑症使得我身体和心理都几近不堪。原本是一觉睡到大天光的角色,在各种压力下,变得经常半夜醒来,浑身冒汗,导致白天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整天人都没精打采的。好在老天爷提醒,及时让我意识到问题,更为有幸的是,我终于熬到退休,躲过了压死骆驼的那根“最后的稻草”,避免可能的压抑到窒息的李玟之路。想想,我大概走的是服从派的范畴,在压抑和束缚之下挣扎求生。

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物。可以为内心的需求而死,也可以为适应生存而放弃内心的需求。人生一世,毕竟是为自己活着,最好的方式,就随着自己的心走,让自己活得对得起自己。为此,亚当夏娃可以不听上帝的话偷食禁果,韩信可以忍受一时“胯下之辱”,为来日方长活着;霸王也可以“自刎乌江”逞英雄气短,革命党人可以为心中的“理想”不惜牺牲肉体生命。

人各有志,大千世界选择多多,人们很难有什么评判标准,似乎也不应该去判断什么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总之,一个人,如果能够随心所欲,应该是个人在社会中最好的生存方式了。


07/10/2023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