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作品获天价 生前潦倒埋天才

我们这个世界很奇怪,很多艺术家和文人,在世时往往默默无闻,作品无人问津,身后作品却被世人所认识,大放异彩,拍卖到天价。对艺术一向孤陋寡闻的我,今天有幸听说一个画家的故事,一个中国画家,同样轨迹的一生。

画家生前感叹说:我们的步伐太过时,我们的躯体太脆弱,我们的生命太短暂了。

画家和徐悲鸿同时在巴黎学画,徐悲鸿着重在写实,而这位画家却是写意。徐悲鸿的画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而这位画家的画因为当时太前卫,只是在身后才得到世人赏识。他的一幅画动则几千万上亿,最高曾经拍卖到2亿多港币,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价记录。

《曲腿裸女》油画 / 售价1.98亿港元

原来以为这位画家和我在时间和距离上都很遥远,所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点都不知道他。其实,我们在50年代和60年代曾经在同一个地球上生活过。只因为那时的他贫困潦倒,住在巴黎一个惨白狭窄老屋子里的,屋内光线暗惨得怕人。如果读过徐志摩《巴黎的鳞爪》,其中第二部分简直就是描写的他。

“我在巴黎时常去看一个朋友,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阁里,光线暗惨得怕人,白天就靠两块日光胰子大小的玻璃窗给装装幌,反正住的人不嫌就得,他是照例不过正午不起身,不近天亮不上床的一位先生,下午他也不居家,起码总得上灯的时候他才脱下了他的开褂露出两条破烂的臂膀埋身在他那艳丽的垃圾窝里开始他的工作。”

“你看像我这样子,头发像刺猬,八九天不刮的破胡子,半年不收拾的脏衣服,鞋带扣不上的皮鞋?要在中国,谁不叫我外国叫化子,哪配进北京饭店一类的势利场;可是在巴黎,我就这样儿随便问那一个衣服顶漂亮脖子搽得顶香的娘们跳舞,十回就有九回成,你信不信?至于模特儿,那更不成话,哪有在巴黎学美术的,不论多穷,一年里不换十来个眼珠亮亮的来坐样儿?”

每有朋友前来,他都会亲切温暖地招呼:“你坐坐吧,给你一个垫子,这是全屋子里顶温柔的一样东西。”不过可千万别看低那张弹簧被追悼过的沙发,这上面落座过至少一二百个当得起美字的女人。几十年血汗辛苦的成绩,千把张人体临摹,十分之九都是出自这座破旧惨淡的老屋子。

《五裸女》油画 / 售价1.2832亿港元

直到“伟大领袖”要在天安门上接见红卫兵之前,这位画家短暂的生命才结束。在工作室中他被发现因煤气泄漏已经死去。就这样结束了他默默无闻、不被赏识的一生。然而,他又是何其有幸,身不在中国,更没有经历中国的那场十年浩劫。

当今社会,艺术浪人太多了,有名气的也不少,但对不声不响天才的发现与接纳,却总是姗姗来迟。如今他的名字,在普通国人中尚不普及,虽然在西方已经公认其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世界是这样评价他,画风中西融合,是“东方马蒂斯”、“自由中国的莫迪利亚尼”。

在中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吴冠中眼中,他的作品吐露出高傲、孤僻、落寞。那些孤独的鸟与兽,那些出人意外的线的伸缩,那比例对照的巨大反差,使人立即想到了八大山人。

《瓶菊》油画 / 售价1.0358亿港元

画家把灵魂献给了文艺女神缪斯和他笔下的动物、花与裸女。他说:“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对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据说,这是画家生前最后的一幅画,以及跟朋友的对话:

画家:我开始画了一张画……

朋友:是什么样的画?

画家:你将会看到!

朋友:我现在就过来……

画家:还不到时候。

朋友:那要等到几时?

画家:再过几天以后……我先画,然后再简化它……再简化它……

几天之后,他说:我完成了。那是只极小的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这就是我……

《孤独的象》

在那个在苍茫的沙漠中孤身狂奔的小象身上,我们看到了孤独,但是没有看到绝望,相反,这匹孤独的小象就是我们的画家,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艰辛孤苦,但是走得坚毅有力,不屈不挠。

开始时,我为画家的生平感到惋惜和悲哀,看到最后,我为画家的对艺术自由的坚持而由衷地敬佩和景仰。他并非一无所有,他的作品所要表达的,不是金钱,虽然上亿的港币,可以衡量的,是人类稀世的无价之宝。

有人说,世间唯一经得起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我以为,这句话就适合于我们的画家——常玉。

往时今日

巧了,去年前的今天,也是处暑。好像每年的阳历时间都在8月23日,6年前的丙申年是如此,前年的辛丑也是如此。有诗为证:

辛丑處暑

風清雲淡月渾圓
地肅禾登處暑天
猶憶兒時秋雨賦
唏噓不勝是流年


08/23/2023 周三

盲人摸象非全象 眼见为实部分实

“盲人摸象”,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眼见为实”,即使亲眼所见,很多时候这个“实”只是局部的事实,并非是大象的全部事实。而事实往往由于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被给以不同的解释。这个问题一再被古往今来的故事和范例所证实,但是人们为啥就改变不了这种以偏概全的方法论呢?

且不说最近看到一个视频,说是人类不可能看到已知世界以外的东西,因为人类的感官所能了解的事物只是这个世界的4%。即令是在这个人类的感官所能了解的事物中,我们又能了解多少?尤其是对那些我们听说的故事,我们常常会以自己的逻辑而下结论,而没有进一步思考事物是不是会有其它的因素。看到一个现有的例子,比较容易说明这一点。

我们都知道,甚至在媒体上看过,这样一个事件。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在台上拿演员威尔·史密斯夫人的光头开玩笑,威尔·史密斯上台打了主持人一个耳光。这段当场录制的实况视频,全世界都可以看到。

就此一个老师对他的学生做了一场认知实验。看完视频后,老师让学生举手表态,是否支持威尔·史密斯的行为。表态的结果是40%支持。

接下来,老师说:“威尔·史密斯夫人因为得病,为了治疗不得已把头剃光了。但是那个主持人在全世界面前,当众调侃讽刺她的光头。这对于他的先生,威尔·史密斯,是可忍,还是孰不可忍?”说完老师又请同学们表态。这一回,接近90%的学生表示支持。

老师继续说道:“主持人事后解释,他当时并不知道威尔·史密斯夫人是因病而剃光头的。威尔·史密斯完全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就直接诉诸暴力。”说完再举手,支持率又降回到40%。

“威尔·史密斯是一个家暴目击者,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被父亲打到流血,所以他从此发誓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史密斯夫人因为生病剃光头,忧郁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在家人鼓励下走了出来。可是,主持人在奥斯卡现场的讥讽,再次让她受到伤害。所以,威尔·史密斯才站出来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老师说完这段话,再次让学生表态,支持率又回升到80%。

老师接着讲下去,随着信息的扩展,同学们的支持率也接着而发生变化。很多时候,真实就是一个大象,每一个部位,鼻子、尾巴、大腿甚至象牙都是真实的,人们对大象的了解,取决于观察的不同角度和部位。当我们对一个事物做出判断时,要谨慎,要保持一个质疑和探索更多真相的思维方式。

老师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为此事表态多次,有没有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立场的同学?”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举手。

这些人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立场。他们立场坚定、不受外界影响,老师肯定会表扬他们,对吗?

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后,改变自己原来的立场,并不丢脸。因为害怕丢脸就不愿意改变,或者找出各种理由坚持己见,否定更多真相的人,其实才是更丢脸的人。”

有句话说:“善良的敌人不是邪恶,而是无知。”想想鲁迅先生描写的那些蘸着烈士的鲜血,吃人血馒头的无知国人,他们并非邪恶之徒啊。

从这句话里,可以引申出另一句话:“真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偏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摸象”故事后的道理,但是为什么这些人不用这些道理来看待我们周围这个世界,却坚持认为他们看到的局部事实就是真理的全部呢?我想,除了无知以外,应该就是偏执吧。


*佛教《涅槃经》载:“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莱茯根(萝卜);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08/22/2023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