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蝉鼓噪声抖擞 秋意无心伏暑环

多亏了电脑桌面的提醒,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对着照相机镜头好奇的探望,今天是“世界摄影日”(World Photography Day)。

曾几何时,100多年前的今天,1839年的8月19日,法国艺术家兼摄影师路易斯·达盖尔 (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公开了他的发明,即使用镀银铜片和水银蒸气创建图像。银版照相工艺成为第一个公开可用的摄影工艺,并在整个1840年代和1850年代使用。

100多年后的1960-1970年代,我拿起了我的第一台照相机学习拍照,那是一台德国的爱克发(Agfa)120型相机,当时使用的黑白胶片。记得在高中时代就开始自学照相,冲洗胶卷,洗印和放大照片。在那个时候,也算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了。后来,摄影设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80年代彩色胶卷普及后,出现了傻瓜自动相机以及后来的无胶卷数码相机。玩着玩着,人就老了。

现在有了手机,成像的效果大大高于当年的胶卷相机,而且轻便易于携带和传播,加上手机摄影简单易学,现在几乎人人都会使用,甚至连松鼠都可能拍照了。因而,基本上我就放弃了相对笨重的数码相机和各种镜头了。

今天的世界摄影日,旨在推广艺术作为讲故事、创意表达和文化保护的手段。我们知道,摄影的世界很广阔,可以用相机捕捉许多主题和风格,从抽象和时尚摄影到风景和野生动物,就像图片中这只好奇的小松鼠一样。

尽管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拍摄精彩的照片,有时甚至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但是,有些人仍然试图保持老式摄影的魅力和艺术性。我在摄影社的一些“发烧友”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用手中的数码相机和各种镜头来表现他们心中的摄影爱好和艺术生命。


有关摄影的几个小测试。相机一词源自“camera obscura”,拉丁语的意思是什么?

A. 一个隐藏的密室
B. 暗箱
C. 未知室

我不懂拉丁语,我的猜测是“暗箱”(Dark chamber)。结果,我猜对了。暗箱是一个带有小孔的暗室,用于将图像投影到对面的墙上。它还指用聚焦在纸张或屏幕上的光线投射图像的光学设备。小时候,曾经自己用硬纸壳做过暗箱,用过一个放大镜,通过灯光将图像投影到墙上。

以下哪一个是第一个公开的摄影过程?

A. 蛋白石型
B. 全景型
C. 银版照相法

我选择了银版照相法(Daguerreotype),因为学过摄影的人都知道,最早期的图像跟银和水银有关。这个选择不是懵的,结果当然是正确的。路易斯·达盖尔(Louis Daguerre)开发了银版照相工艺,这是第一个商业上成功的摄影技术,它起源于摄影艺术,并为其广泛采用铺平了道路。

第三个问题,如果不是特别的了解摄影界,那么不太好回答。哪家博物馆举办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和展览?

A.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B. 巴黎卢浮宫
C.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猜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因为这是跟野生动物有关的摄影展。我就属于一般人,结果猜对了。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是由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国际野生动物摄影比赛。该博物馆致力于研究和保护地球自然奇观。

世界摄影日是全球所有类型摄影的庆祝活动,每年会有一个可选的主题来关注。今年“世界摄影日”的主题是“风景”(LANDSCAPES),是我和许多摄影爱好者们喜爱的主题之一。

往时今日

7年前的今日,也是三伏尾声,有小诗一首。

6年前的今天,早起逢大雾,有小诗一首记之。


08/19/2023 周六

谈改变思维方式 探谁是真正罪人

对我们的人生有用的几个观念,出自一个“谁是真正的罪犯”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则是来自一个坊间广为流传故事。

这是一个平静的上午,银行里如往常一样,人们排着队在办理存款和取款的业务。突然间,一伙蒙面人挥舞着枪支冲进了银行——他们是劫匪,人们开始惊慌失措。

一名为首的劫匪大喝一声:“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都趴下。”

顿时,银行开始安静下来。银行里的每个人,工作人员和顾客,都安静地趴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整个大厅里寂静无声,只听见抢匪往袋子里装钞票的声音。

这就是所谓的“改变思维”的概念。银行里的钱,多半都不是自己的。如果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保卫“国家财产”,值得吗?

劫匪顺利地抢劫了银行。回来的路上,看着车厢里一大堆鼓鼓囊囊塞满了钞票的袋子,一名年轻英俊的高智商劫匪(经管博士学位)对满脸长着大黑胡子年长的劫匪(中学毕业生)说:“大哥,数一数我们抢到了多少钱。”年长的劫匪斜了一眼小年轻,不屑地说:“傻小子, 数什么数!今晚电视节目会告诉我们银行被抢了多少钱!”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之谈”的概念。数一晚上的钱,头都数大了,还不如新闻里的一句话。这种观念只有那些具有经验的抢劫老手们才会具有。

劫匪离开后,银行经理让银行主管赶紧报警。主管说:“等等,等等,我们把挪用的5000万和投资的3000万损失也一起算进劫匪抢劫的金额吧”。经理听后大喜:“要是每个月都有抢劫就好了”。

这就是所谓的“顺势而为”概念,银行被抢,正好把贪污变成损失上报,化被动为主动,转不利为有利!

第二天,电视新闻报道银行被盗走一亿元。而劫匪分赃时,数呀数呀,只数到了2000万元。于是年长的劫匪非常愤怒,抱怨道:“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只拿了2000万,银行经理随便说说就拿走了8000万!”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赶不上变化”的概念。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劫匪抢多少,银行就报损多少。现在呢,谁知道?

回到前面的问题“谁是真正的罪犯”上来,想象一下,今天的国家财产,还是人民的财产吗?我们是不是也要改变一下以前的思维惯性呢?

前人的经验,变成了后人的知识。比如人们早先对地球的认识来源于局限的认识,于是得出“天圆地方”和地球是平的经验和知识。后来发现地球是圆的,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事实,于是改变了人们旧的思维方式(经验)。这就是经验赶不上变化,思维方式要不断地进化。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这个世界。

爱因斯坦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我们常常过分依赖于逻辑和过去的知识结构,只想着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想做什么。然而想象力却能带我们来到逻辑无法触及的新天地。

虽然,年龄大了,知识和经验多了,这是好事,但是,也会成为我们的包袱。年轻人具有的想象力减少了,当然也不愿意改变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殊不知我们的经验永远也赶不上变化,正如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现代科技,电脑、网络、人工智能AI,知识爆炸和大数据,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一样。

怎么办?唯有不断地学习,“顺势而为”,不盲从社会现存的固有思维模式,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是一个在思想上较为自由的人。

当然,一旦跳出以前惯性思维的框框条条,我们就知道“谁是真正的罪犯”了。


08/18/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