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打预防针。RSV疫苗因为不知道9月份打的两针是否包括,问了上次打针沃尔玛的药房,结果他们只查到打了一针流感疫苗的资料,没有另外一针的记录,奇怪?为了避免重复打,RSV疫苗这次就免了。结果,打了一针新冠疫苗。
十月的最后一天,万圣节。

自打搬到佛罗里达的退休人员社区后,就再没有过节要买糖,放在在大门口将篮子里,等待那些穿上魔鬼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喊着“不给糖就捣蛋”收集糖果的孩子们的经历。记得开始还在门口守着发糖,后来干脆就将糖果放在大门口,任孩子们自取。过一会儿看看篮子是不是空了,空了就再往里充填。一般我们都要买个十磅一袋子混装的各式糖果。不到一个晚上的时辰,袋子倒完,篮子空空。最后留着空蓝子在门口,关上大门的灯,表示:我家万圣夜过完了。
虽然,我们不是在这里出生,从小就没有听过更没有度过万圣夜历,况且也不属于中国文化范畴。但是到美国来几十年,人生的一半在这里度过,对一年一度的万圣夜早已习惯了。
“不给糖就捣蛋”到底能玩到几岁?
在某些城市,“不给糖就捣蛋”是有年龄限制的。比如维吉尼亚州就有规定,“不给糖就捣蛋”只限12岁或以下儿童参与;当地警方声称,这是为了维护安全,必须确保年幼孩童得到足够的资源,也就是糖果。
我们社区的老年人还在玩这个游戏。周日晚上,我们晚泳回来,看见路上和车上穿着各种化妆服,甚至浓妆艳抹的老年人纷纷前往社区俱乐部,我想他们应该是去赴晚上的万圣夜派对。

我们对门的邻居,刚搬来三个月,早早就在门口布置了万圣节的装饰,并给邻居们发了“群英会”的帖子,要大家今晚到他家相聚。
一进门,女主人装扮成一个典型的黑衣老巫婆,男主人则忙着在洗碗池前洗洗涮涮。屋子里的沙发和座椅都坐满了人,更多的人站着闲聊。里面多是熟面孔,每个人胸前都贴着名牌。后院里的桌子上摆满了吃喝。我们将切好的水果盘放到桌子上。屋子里三人一伙,五人一堆,手里拿着盛有食物的盘子或是装着饮料的杯子,东扯西拉地闲聊。其实就是一个以万圣夜为由的邻里间的社交活动,大家见见面,相互了解,其乐融融。

其实,美国大多数地方,除了小朋友和老朋友喜欢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许多大朋友,年轻人甚至中年人,也乐此不疲。
“不给糖就捣蛋”与他们童年的成长有着的强烈联系,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老到退休的年龄,仍然童心未泯,这是文化在美国人身上潜移默化的烙印。
中国人来久了,也会入乡随俗,融入美国的文化。正好,看到我在华府一个笔友今天的装扮,一张是她和中国来的母亲,另一张是她和美国出生的女儿。


附上。作为一个佐证。
国人见此,或许觉得很可笑,只是他们没有这个文化背景和环境罢了。
10/31/2023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