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神秘 —— 地中海-希腊雅典(一)

得得马蹄体育场 悠悠文物博物馆

一觉醒来,游轮一大早就静静地停泊载在比雷埃夫斯(Piraeus)的码头,此行的最后一站雅典到了。按行程,游轮将在这里停一晚,明天上午离船。

刚开始,看着比雷埃夫斯有点弄不明白,不是到雅典吗,怎么又弄出个比雷埃夫斯,难道雅典还有另一个名字?原来比雷埃夫斯只是一个深水港口,可说就是雅典的港口。坐船到了比雷埃夫斯,就等于到了雅典,2500多年前就是如此了。

1837年的比雷埃夫斯港,从一幅旧油画来看,是这样的。看起来,当时也是很繁忙的。

游轮对面的比雷埃夫斯港口。

在游轮上看,这是一个可以停泊多艘大游轮和货轮的现代化大港口。我们的“荷兰美利坚”游轮公司,似乎是这里的常客,还有自己固定的码头。

我们今天的旅游是游轮安排的“全景雅典和贝纳基博物馆”(Panoramic Athens & the Benaki Museum),看起来就是在雅典的各个景点点个卯,然后重点在历史厚重的博物馆。

我们的大巴士出了码头,一个现代欧洲城市就迎面而来。说它现代是城市里有高大的建筑,宽大的马路。马路同时具有欧洲老城区狭窄的居民区街道。大巴士载着我们沿海边走了一阵,果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强国之一,雅典拥有宜人的气候和令人惊叹的海岸线。雅典的海滨郊区拥有扇形的沙滩、豪华的游艇俱乐部和迷人的海滩酒吧。

港口距离雅典市中心有6英里,不久我们就到市区的第一个观光点,帕那辛纳克体育场(Panathenaic Stadium),中文亦译泛雅典运动场。首先感到不同的,这是一个开着口子的体育场,也就是人们比喻的马蹄型体育场。其座位和整体建筑都是大理石造就,属于世界少有。

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最初,大约公元前六世纪起,这里就设有赛马场。就是中国齐威王和孙膑赛马的那种地方。后来主要是为了泛雅典娜运动会,用大理石重建,可容纳50,000个座位。1896年,经过整修后,它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且是9个竞赛项目中4个项目的比赛场地。

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运会

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再一次于希腊雅典举行,并被再次被用作奥运会比赛场地。它是一年一度的雅典经典马拉松赛的终点站。这也是希腊最后一个举行奥运圣火向主办国交接仪式的场地。

对于我们这些雅典观光的现代游客来说,就是一个“耶”!

大巴士开过一个宫殿式的大型立柱式的建筑,两旁还有高耸的两个立柱,上面有雕像。导游介绍说,这是希腊的国家科学院。一看就是雅典的主要地标之一。其实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1859年所建立。是雅典建筑“三部曲”的一部分,另外两部分是雅典大学和希腊国家图书馆。大概是蜻蜓点水似的“全景游”,车子只是停在路边,让我们在车上隔着玻璃照张像,就又往前赶路了。

一阵在市区中七弯八拐后,大巴士停在索菲亚斯皇后大道国家花园对面的贝纳基斯家族宅邸外面,这就是贝纳基(Benaki Museum)博物馆。

导游介绍说,该博物馆是贝纳基斯为了纪念自己父亲所建。后来,贝纳基斯将其捐赠予国家。贝纳基家族捐赠了家族在雅典的房屋以及他们收藏的近四万件多件伊斯兰和拜占庭物品。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六万多件物品、书籍和文件,其中一些是购买的,另一些是捐赠的。

贝纳基博物馆在对在地震中受损的建筑进行翻修和修复后,于2000年重新开放。此次翻修使其成为希腊唯一一座为游客带去各个时期希腊文化和历史的博物馆。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不关注民族主义,而是承认和庆祝外国对希腊文化的影响。

导游自豪地说,贝纳基斯虽然有钱,但是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给与者,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该该博物馆还特别注重捐赠这个方面,选择重点展示捐赠的物品,以鼓励公众参与并加强社区与博物馆的联系。博物馆认为,希腊历史并不是以特定事件开始和结束,而是沿着一个延续至今的连续体存在。

其实我们美国也有大把的这样的人,有钱的像比尔盖茨,马斯克这样的,将亿万家财用到慈善事业。暗想,假如我有亿万家财,当然也会毫不吝啬地奉献给社会。咱不是没有吗?

“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刘备临终托孤遗诏的话。有钱人行大举固然积善,老百姓做微行亦是大德。美国还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他们也在“给与”爱心和他们的所得。咱始终有感恩之心就行。

早期出土的人像和黄金饰品。人像好像是泥塑,像是复制品。金子肯定是真的。

展品金锅银盘。中国古代出土的大多为陶器,大型的纯金银制品较少。商周时期才出现青铜鼎,这样大的金釜和银盘大概在汉代才出现。

希腊人喜欢桂冠,常给胜利者带上,以示荣誉。这种金箔打造的金桂冠,制作精美,堪称华丽又货真价实。

这位精美的头像,不知从哪里被割下来,看起来像太阳神阿波罗。

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发现他们当中的男性很多都是裸体的。听说他们开运动会时,都是一丝不挂的。在希腊人眼中, 理想的人物是身手矫健、发育好、比例匀称、擅长各种运动的人体。于是,具有美丽胴体的都成为偶像和英雄。基于这种思想, 雕塑裸体像自然成为当时的艺术主流。

可惜,在古希腊之后,人们再也不能那样单纯无邪地去看待裸体了。尽管在文艺复兴时期,承袭希腊罗马之风,把对人体美的爱好承袭下来,如人们今天在博物馆了看到的“阿波罗”、“掷铁饼者”以及“大卫”等等。

这位羊蹄人身的雕塑,我记得他的故事。他是潘(Pan),是希腊神话裏的牧神,掌管森林、田地和羊群。潘神有人的躯干和头,山羊的腿、角和耳朵,还有个神奇的笛子叫做潘笛,能催眠。但是,后来潘的外表后来被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妖魔化,成为恶魔撒旦的原形。英语的“恐慌”一词(英语:panic)即源于潘。

这个雕像就是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潘,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与性爱的象征。潘在这里是微笑和亲切的,哪里有邪恶和魔鬼的影子。想起来了,他也是我的潘神!

这些精致高贵的的饰品,大概都是达官贵人,王公贵族所有。说明那个时期,希腊物质的充分涌流和工匠技艺的高超,才能做出如此精细高档的珠宝配饰。

这应该是皇冠和象征皇权的王杖。以前只是在电影里看到过,面对实物,还是有些小震撼。

看着皇冠,不禁想起1970年的元旦,高中的大操场上,我们围着篝火席地而坐,听着大喇叭中广播,“旧世界风雨飘摇,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须臾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似乎话音未落,弹指一挥间,我却正对皇冠。

我们的导游,应该是个哲学系的老师。在给游客们讲解雅典时,念念不忘她的先师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我知道这是希腊人的骄傲,是他们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不过,对哲学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书,不用到希腊和雅典来。游客们来雅典想看啥?导游似乎并不知道,或者说她认为她知道。

尤其在博物馆里,讲解时间太长。把一个那么丰富有趣的希腊历史和文明讲得游人兴趣索然。人们都受不了,不少人没有听完,就直接回到车上了。我忍耐了很久,终于脱开她的唠叨,自行到楼下和楼上自顾自地参观和拍照。等我上下三层楼都看完了,导游还在一层楼继续讲解。于是跟着其他人出了博物馆的大门,在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外面两旁是碧绿的树丛和美丽的花卉。我坐在中间小径旁的石阶上休息,回到现实的雅典中来。空气中带着大海的湿润,地中海的天气仍然像在夏季,这是一个绿荫丛中的蚊子提醒我的。它悄悄在我的手臂上咬了两下,仿佛一口说:“雅典,留念!”一口说:“雅典,再见!”

今天是9月份的最后一天。


09/30/2023

远古的神秘 —— 地中海(6)

希腊:锡拉(Thira)/圣托里尼(Santorini)

希腊大陆东南的爱琴海上有一群火山组成的岛环,叫做圣托里尼岛环。3600多年前这里发生一次数千年来最猛烈的火山爆发,留下一个大火山口和数百米厚的火山灰。其中最大的一个岛也叫圣托里尼岛,以前这个岛称为锡拉岛,因此锡拉和圣托里尼都是指该岛。

从太空看圣托里尼火山口 (维基百科)

岛上建筑蓝白相间,衬以蔚蓝大海,美不胜收,是著名旅游胜地。

圣托里尼火山口的全景照片,拍摄角度位于伊亚古城. (维基百科)

以前,我经常在一些杂志和风景照上都“见过”这个地方的风景。不知道此生有没有机会到此一游。没有想到,今天早上,圣托里尼就出现在游轮前方。感恩!

其实,昨天到了米科诺斯(Mykonos)岛,就已经领教了希腊的蓝白风格,米科诺斯岛的风格和今天的圣托里尼十分相像。并由此联想到希腊的国旗为什么也是蓝白色。不同之处,米科诺斯岛停泊点不在港口,邮轮需要将游客用小艇送到岸边上岸,而且那个新港口离旅游景点很远,还要另外乘当地游船到达。而圣托里尼的海湾很大,几乎所有船只都可以在这个风景优美的海湾停泊。不过,仍然需要游轮的小艇送往。

早餐时,在游轮上看,圣托里尼岛屿是由巨大的岩石块组成,裸露在外的似乎是土黄色的砂岩。天色微明时,阴影般的岛屿上仿佛覆盖着一层积雪,就像在南美旅游时,游轮驰过靠近南极大陆两岸的低矮的雪山。仔细看去,原来是山顶一片白色的房屋。

船上天气预报说,上午有40%的雷阵雨可能。吸取昨日的教训,我们在船顶的观察室,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摊开双腿,观察云层的走向,等到压抑着小岛那片灰色渐渐离开,直到阳光客气地铺洒到岛上那些白色的建筑。

乌云彻底散去,阳光开始灼热,确定无雨后,乘游轮的小艇出发。

圣托里尼岛面对我们的一侧是高耸的石壁。经过地质大学的熏陶后,在我们眼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地层剖面。下面是巨大的浅棕色砂岩石块,上面覆盖一层很明显的深棕和暗黑色的火成岩,火山爆发后岩浆和火山灰和混合层,像一块薄薄的巧克力夹心层,镶嵌在砂岩构成的大蛋糕里。

砂岩石壁上,有着明显的人类生活迹象,陡峭的山腰上有人类居住的洞穴,看起来像中国黄土高原上的那些窑洞。还有绿色的大叶植物,看不清是不是蔬菜,但是显然不是那些天然野生的草类植物。

山脚下那些蓝白色的房屋,肯定是现代希腊人的住处,不过不像现在住着人的模样。跟山腰间损坏破落的道路一样,墙壁破损剥落,像是经历过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的浩劫。即使能住人,也属于危房一类。

二十世纪,这里发生了三次火山喷发,最近的一次是1950年。1956年圣托里尼又经受了一次破坏性的地震。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虽然渺小脆弱,不堪一击,但是人类的生命力跟岩石和野草一样顽强,这不就是一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写生吗?

上岸后,所有的景点都需要到山顶看,这是跟米科诺斯岛不同的另一个地方。怎么上山?第一是步行爬山。这么陡峭的山壁,山路想必是九曲十八弯的。抬头看去,一个之字形的山路就在眼前,也不知道横着多少个“之”字。

听闻上山有三条路:一、步行爬山道。面前这条山道,据说有587级台阶,按说也不算什么,当年爬过长城,爬过鄂西的崇山峻岭,爬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比这高。只是好汉不提当年勇,俱往矣。

第二条路,骑驴上山,这倒是一个特别的方式。中国的一些名山大寺,尤其是西南一带,上山有抬滑杆的服务。我在北岳恒山看过张果老倒骑毛驴在山上的雕像。说明骑驴上山,古来有之,只不过,没有想到,爱琴海的圣托里尼岛上,也有这个服务。美其名曰:圣托里尼驴子出租车(Santorini Donkey Taxi),骑一趟10个欧元。本想经历一下圣托里尼驴车,没有想到,驴子们都被前面的游客“打的”骑上山了,要等到它们下来。

剩下的就是索道这个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了。索道是上下双向的,一次六辆车,每车四-六人,上下一次30人左右,票价6欧元。游客越来越多,似乎大多的游客都选择了索道,因此队伍很长。但是,比不过我们观看打卡景点的耐心。排队将近一个小时后,终于我们来到山顶。

山上的街道是拥挤狭窄的。沿路走去,路旁是大大小小的旅游商店和餐馆,其中就有领导喜欢的地中海白色长裙。路边也有一些住家,典型的白墙蓝门,加上红色的门柱和黄色的院墙,一种爱琴海的风情迎面扑来。再加上还有院子里的“红杏出墙”,更是惹得游人心里痒痒的。

从狭窄的小巷子里走出来,是一条不太宽的马路。说是马路,因为路上可以走汽车。跨过马路,可以看到圣托里尼的另外一面。这一面的山势比较平缓,远远可以看见照片上那些著名的打卡景点,不是我们脚力能及的地方。路旁有一些当地的旅游公司或者出租车公司,都有照片表示那些打卡景点。上前打听了一下,一趟2小时的旅游景点路程,240欧元!

记得我们在伊斯坦布尔的出租车经历,两个小时横跨欧亚大陆,也不过75欧元。这些景点就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况且,一个圣托里尼岛,从头到尾又有多大?两个小时的出租车是三倍于伊斯坦布尔的价格,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人的尊严使得我们自然而然地拒绝了这种服务。

我们决定自己在山顶上漫游。街边的小餐馆很吸引人,我看到了久违的希腊旋转烤肉(Gyros)。

希腊旋转烤肉在美国也有。通常是在立式烤肉架上煮熟的肉,一般用猪肉和鸡肉,也有用牛肉和羊肉的。还有烤肉皮塔饼(Gyros Pita),将旋转烤肉切片并与其他配料,如番茄、洋葱、炸土豆和酸奶黄瓜酱等,一起包裹或填充在皮塔面包中。我以前上班时,公司同事们在外面午餐时,经常到一家希腊小店去吃,好吃并且有异地风味。这里标价4.99欧元,跟美国的价钱差不多。这才是真正的日常商品价格。我宁愿吃50个烤肉皮塔饼,也不坐那一趟出租车。

为了让领导开心,考察了沿途的商店后,我们花了60欧元,买了一件地中海白色长裙。

靠海另一侧的风景也很好。我们站在步行上山的路口,看着勇敢的年轻人往山上登攀,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爬上来,不禁夸赞他们好体力、好游兴。远望那些白色的建筑物,密密麻麻的聚集在山顶,那些圆顶在平顶中格外突出,在阳光下亮的耀眼。俯瞰山下,海湾,远处的岛屿,以及在平静的水面上游曳着的大大小小的游船,更多的游人正在前来。

看看时间,11:30 。该下山回船上进午餐了。

跟上山不同,此刻乘索道缆车下山的,一共只有六个人,分坐了两个车厢,还没有等等其他人,缆车就匆匆下楼了山。原来,山下排队等上山的,还是那只长长的队伍。

缆车下到一半,看到了圣托里尼的另一个流动的景色,驴子出租车队。骑驴下山的人也不多,一长串驴车中,只有一匹驴子背上载有人,其余的也是空载。

回游轮的小艇上也是空荡荡的,此刻人们大都还在岛上游览。回到游轮,吃午餐的人也少。饭后,洗漱一下,又回到12层的观景室,来一杯拿铁咖啡,放直了疲敝的腿,好生舒坦。一看四下无人,不由得哼哼出一句诸葛亮《空城计》中“我在城楼观风景”来。

听下午回船的人说,等他们回来时,下山的索道缆车有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比上午等车的时间还要长。此刻的人们生怕赶不上游轮的小艇,心中焦急地煎熬了近2个小时。

有时候,逆潮流而动的人,可以独享一份清闲。


今天是中国的中秋节。一首小诗在瞌睡前,从观景室里的月光下,顺着圣托里尼岛,汩汩流淌出来。

【圣托里尼的月亮】

圣托里尼的海岛上
我看见了十五的月亮
那么圆 那么美 那么柔和
在黑夜的屏幕上
衬托着岛上人间烟火
升起来了

我想用手机拍摄那瞬间
可是怎么照
都表现不出此刻的模样
眼睛看到的
心中表达的
总是有些不一样

科学的三维空间够了吗
时间
公元2023年9月29日20:06
地点
爱琴海圣托里尼对面的邮轮

然而
这个世间自打有了人
就有了不那么精准的四维空间
于是
就有了天涯同此时
就有了千里共婵娟


2023年9月29日 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