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缘何罪 若为行动触典刑

“大雪”过后,佛州又是南国的冬日,蓝天白云丽日,只不过披上一层冬天的色彩,日照时短且日光远离的温差,华氏20°左右。其实这是佛罗里达最好的时光,极像北方的春秋季节,一年中最舒适的天气。


有人相信“金钱是万能的”,也有人退一步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后一种提法,更为贴近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今日具有X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实。

近日,在美国众议院一场关于校园反犹主义的听证会上,有三位名校大学的校长出席,他们分别来自哈佛大学、宾州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他们分别向美国众议院说明,自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哈玛斯爆发战争以来,校方为了打击校园反犹主义抬头所采取的措施。面对本身是哈佛校友的众议员提出的问题,三位校长都做出了谨慎又非直接的答复。

其中常春藤名校宾州大学的校长,对众议员的提问“学生呼吁犹太人种族灭绝是否会依照宾大行为准则而受到惩处?”并不直接回答,而是指出,“如果言论变成行为,就会是骚扰”,并指这要“取决于具体情况的决定”。众议员以法庭的方式敦促宾州大学的校长简单回答“是”或“不是”,但宾大校长没有直接作答。国会议员愤而打断表示,“这不取决于情况,答案就是‘是’。这就是为何你应该辞职。”

身为宾大校友兼主要捐助者,资产管理机构首席执行官昨日致函宾大,要求这位宾大的校长辞职,并且威胁她要是继续担任校长的话,就要采取措施,让该校损失大约1亿美元。人们不知道1亿美元对宾州大学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会促使校长辞职,但是人们从中可以看到“金钱”的能量。金钱可以使得政客为金主们说话,甚至可导致总统和校长的上台或者下台。

另外一个问题,言论自由的定义是什么?言论和行动区别在哪里?具体到大学的范围,如果学生在校园呼吁犹太人或者是巴勒斯坦人种族灭绝,是属于言论自由还是“行为”的骚扰?

人们看到,这些学校明显地对一些支持巴勒斯坦人和反对犹太人的校园内和平示威采取了制止和控制的校方行动。据说在公立学校这些限制和控制都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涉及到人们的言论自由。但是一些私立学校不在此列。虽然私立学校可以有一些跟公立学校不一样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涉及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时,私立学校的任何行为都不可以违背宪法精神。

美国算是比较讲理的地方,议会可以把校长请来听证答辩,言论行为如何区分。

有些例子则比较明显属于“行为”。一位白人辱骂黑人邻居为“猴子”并且吐口水、放粪便、用BB子弹射邻居家的车子等等行为。美国有法律规定不得种族歧视,今日这位白人被控四项种族歧视、恐吓及吸食毒品罪名被重判八年徒刑。

历史上,越战时期美国曾经有校园学生的反战游行遭到政府镇压,事后证明是政府的行为错了。现在呢?

12/08/2023 周五

移民局递解出境 法院判罚通缉令

农历节气,今日大雪。气温也随着表示一下应该有个冬天的样子,哪怕是不下雪,温度降到了华氏40多度。早上虽然阳光明媚,但是人们不敢短衣打扮出门了,连遛着的狗也加上了防寒的夹克或者毛衣。差不多是北方十月底的天气。空气在冷冽中充满了清新,令走路的人情绪亢奋。

晌午时分,温度回升到60多度。又可以在阳光下后院,悠哉悠哉地看书了。


本地新闻。外面坦帕地区有一个南佛州大学。曾经发生过一起中国攻读博士地留学生投毒邻居地案例。据报导,该生因噪音问题而与楼上邻居发生争吵,持有毒物质往邻居正门下方注射进去,被监视镜头拍到,引起关注。

案发后,大学已经将他开除学籍。该留学生被捕,被控数项重罪罪名,包括打人以及持有管制物质,但他否认犯罪。

现在该留学生已被递解出境回中国,因而没能出现在定于近日的法院庭讯。法院对他颁布通缉令,但唯有该留学生重返美国才会生效。

美国的司法系统各司其职,移民局管递解出境,法院管审判定刑。把违纪犯法的外国人递解出境了,然后法院对不能出庭的犯人宣判结果。其执行是在该犯重返美国之时。不知道这名留学生今后会不会愿意踏上美国领土,即使他愿意,又不知道使馆会不会给他办理鉴证,即或有了鉴证,在海关是否能过通过移民局的检查?


12/07/2023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