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忘记谈遗忘 莫怨上苍不公平

看到一篇文章,谈到我经历过的尴尬境地:已经见过对方好几次,却仍然记不得他或她的名字。对此,有些专家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打算露饀,有些方法也许可以帮忙摆脱这种场面。

一种方法是利用手机。你可以告诉对方,新换了一款手机,丢失所有联系人的数据,问对方“能再输入一次你的号码吗?”更换手机的事情时有发生,近来我的一位朋友就不小心丢失了手机。如果是新认识的朋友,甚至不必编故事。可以说想保持联系,请他们输入电话号码或类似微信的帐号。

另一种建议是,可以先偷偷向身边的人问问,或者可以问与你一起出席的伴侣或派对主办人。如果是自己缴约的派对,干脆请每个人都戴上名牌以避免这种尴尬。假使在社交场合上碰面,不妨“把他们介绍给别人,那么他们就会互相自我介绍”。

人的记忆,和身体的各个部位,随着衰老的来临,也会随之减弱,甚至完全失忆,这很正常。正如苍老和白发会爬满乌黑的发髻,遗忘的枯藤也会缠绕记忆的清晰。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以为,最好不要掩饰,不如真诚告知:“天啊,我知道我们已经相互介绍过,但我的记忆不好,能否提醒我你的名字?”至少,我没有遗忘真诚。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经常发生。比如在游泳池里或者在早上走路的双方相遇中,有时候并不是我忘记对方的名字,而是对方忘记了我的名字。在老年人社区,发生这样的事情,比较常见,彼此可以相互谅解。

只是当我们青春年少或者正值中年时,出现这种情况,倒是有点不合时宜。人群中总是有人记忆比他人要好一些,比如上学时,我背英文单词要反复多次才能记住,有些同学却可以很轻松的记住。特别是那些记忆好到可以过目不忘的人,让我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免愤愤,“既生瑜何生亮?”感到世界的不公平。只能折服于他们的天赋,是上帝为他们打开了记忆的大门。

我们只好走另外一条艰辛的道路:勤能补拙。花费几倍的功夫去获得他们轻易获得的成果。不公平就是这个人世间甚至是世界的现实,是个不争的事实。人分男女,高低胖瘦,聪明平庸,机灵笨拙,这就是上帝,冥冥中命运的主宰,的旨意。

幸运的是,上帝将选择赋予了人类,人们的起点虽然有差距,却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达到自己的目标,甚至在一些方面以某种方式超过那些有天赋的同类,正如寓言中的乌龟和兔子。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样一想,又有谁说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呢?

总之,接受现实,不要抱怨,努力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就对得起自己的一生了。


有的人只见过一次
就记住了TA的名字
有的人见过好几次
名字却尴尬得记不起

有时我会责怪自己
想不起一直等在那儿的记忆
有时我会惊奇自己
记忆会预先钓出鱼钩上的想起

记得住和记不住
无论是源自先天内在的基因
还是靠后天外在刻苦的努力
归根结底这事儿还得问
不知还记不记得的上帝


12/28/2023 周四

及时止损方国策 当知鸡肋罪诛修

少时读《三国演义》,诸葛亮七出祁山,讨伐曹操。一次诸葛亮智取汉中,曹兵退斜谷。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正沉吟间,曹将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道:“鸡肋!鸡肋!”当晚口令“鸡肋”传入杨修耳中,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当下的乌克兰,就是拜登口中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国会对手将拜登的援乌上百亿美元的款项跟美国的边境移民政策绑在一起,你不松手边境移民政策,我就不让你通过援乌法案。美国民众眼看援助乌克兰耗资巨大儿成效甚微,对拜登的支持率也明显下降。此刻的乌克兰,让拜登进退两难。

根据一名美国政府官员与一名派驻华府的欧洲外交官说法,由于美欧对乌克兰的援助现已岌岌可危,拜登政府与欧洲国家官员正默默地转移重点,从支持乌克兰全面打败俄罗斯,变成加强乌方在停战谈判的地位,而这样的谈判很可能意味乌克兰放弃部分国土。

两名知情人士及一名美国政府高层官员证实,美欧官员现正跟乌方官员讨论,放弃泽伦斯基成效不彰的反攻,将乌军重新部署到乌东更有力的防御阵地。

一位知情美国国会官员表示,关于和谈的讨论正开始,但因为拜登的“政治风险”,美国政府“不能公开退让”。这里涉及一个“沉没成本”的问题。

人们在做决策时,不仅限于看未来这件事情对于自己是否有好处,与此同时,也会注意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是否有过多投入。往往前期投入的成本越大,放弃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现象称之为“沉没成本”。

做决策时,什么最重要?成本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因为方向错了,会导致全盘皆输,越努力会越错。发现方向错误,及时止损,才是最为理智的做法。

英语中有个谚语: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Don’t Cry Over Spilled Milk)。克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心理偏见,不纠缠于其中,可能会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顺便说说那个杨修。据记载,杨修为人好学,有俊才。二十五岁时,因名公子有才能,为曹操所器重。后担任曹操丞相府的主簿。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三国演义》有一个故事我至今仍然记得。说的是曹操路过一块碑,看见碑背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自己的理解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更为关键的是杨修与曹操才华横溢儿子曹植相好,参与了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争,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曹操立了曹丕为太子后,从政治角度出发,考虑到了二子争嗣的血腥后果,才痛下杀手。

杨修再怎么聪明,甚至聪明超过曹操,然而方向错了,跟错了人,以至聪明反被聪明误。即使曹操不先杀他,后来也可能被曹丕杀害。

即使这样,曹丕继位后,仍然要加害曹植。遂使曹植七步成诗,做出那首有名的“煮豆燃豆箕”来。

拜登政府如果在这条错路上执迷不悟,继续将美元投入到乌克兰这个无底洞,恐怕下届总统连任无望。如果上述所传为实,拜登政府正打算转移援乌重点,丢掉这块鸡肋,则我国民甚幸。

【七绝 · 鸡肋】

昏迷方向实堪忧
进退为难成本愁
止损及时方国策
当知鸡肋罪诛修


12/27/2023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