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老 心宽无处不桃源

9月开头第一天就是周日。

以前的劳工节周末,大多都是加入劳工节的促销活动,网上或者实体店,买一些真正节日降价的商品,或者是买一些即将过季的衣服。一般人都会将今天作为秋季的开始,商店没有卖掉的夏装开始抓紧处理,准备腾出地方更换秋装或者冬装。

即使像佛罗里达这样的阳光州,也有冷热之分的。不过,我们平日的囤积已经足够了,现在是衣服鞋袜穿不完,还有一些甚至没有开包。家电、家具这些大件,基本仍在使用年限之内,并无故障。居家的日用品是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现代化,好多旧物还能用,可是却被新的淘汰了,丢掉又有些舍不得。

以致于,目前的状况不是考虑购入,除了日用消耗品之外,而是在为如何腾出一些空间而伤脑筋。近来已经先后“捐献”了好几次旧日的服装和家电,过去的观念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不过,看样子还要继续捐献,如果有人买买买,就应该有人丢丢丢,才能保持平衡。因而,劳工节的促销活动,一点都不会让我心动。


网上看到很多书法家写同一首诗,各处查了一下,不知来自何方神圣。

诗云“人生难得几日闲,清茶一杯煮流年。忘却红尘(人间)三千事,心宽无处不桃源。”

于是检测了一下此诗是否平仄和韵,竟有几处平仄之误。如果严格按照“平水韵”来检测,还有用韵的错误。想必是民间口头流传的七言,或者某君七拼八凑的七言诗。随便写写,秀秀会写毛笔字倒也罢了,不想这种诗竟然还署名盖章,大有装裱之后,堂而皇之挂在中堂的意思,那就有些贻笑大方了。不过,这首诗的“煮”字用得好,别的就不说了。

另外,看到一个书法家在抄写一首诗:

“昨日顽童今日翁,随月如梭快如风。人生自古谁无老,顺乎自然度余生。”

这首诗一看,后面一句就不和韵,就不说平仄的问题了。

并非我在这里挑剔,书法的确不错,比我强一百倍。不过既然在网上卖弄书法,应该找一首名人的诗词,至少也要是古人所作的绝句或者格律诗,这样才不会误人子弟。在书法视频下,除了对书法的赞赏以外,许多网友对诗都有好评,比如:“诗好字好声音好听”、“伟人的诗吧”、“你阅读的诗词,非常优秀”、“字词都好”、“好字,好词”、“字好!诗美!余生安好!”和“真谛,诗如人皆好”等等对诗歌的赞美之词。

当然,也有些人看出诗歌的不足,如:“不押韵”、“书法不错,诗一般”,并且有人将最后一句改成“顺乎自然乐从容”,试图押韵。更有甚者,一位网友评论道:“东南大学的一位老师说过:‘全国的书法家都是文盲’。看来他说的没错。生与翁、风、三个字是同一个韵部的字吗?”

“书法家是文盲?”这话我不敢说,也不敢想。因为我觉得,一天到晚写毛笔字,怎么也会耳濡目染地写上几首诗词,那怕写得不是太好,不会真的一点都不懂诗词的平仄韵律。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或者说,至少古人甚至民国时期是这样的。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来看,对当今的“书法家”们而言,似乎书法好不好跟诗词懂不懂是不搭界的两回事儿。

再说一遍!我绝非对这些“书法家”们挑刺,只是告诫诸位不明就里的读者观众,书法家写(抄)的诗,并非都是好诗,不要不小心捧杀了他们。

说起文人才子,想必大家脑海中都会想起“琴棋书画”这个词。只是注意,不包括诗词文章哦。想必,书法家不必懂诗词歌赋,也是可以跻身“文人才子”之列的。


往时今日

去年今日,写有一首小诗《蘑菇》。不知出于什么感触,像现在看来,平淡无奇,了无新意。权当是做大脑运动,防止老年痴呆的练习罢了。

蘑菇 (Mushroom)


夢中的童話王國
雨後出土的小精靈
蛇信子吐出誘人的綻放


白雪中的小紅帽
鮮花采摘時的詩意
生命無聲無息的警訊


枯木朽土下藏匿奇迹
腐敗衰亡中演繹著
生命交響曲的奧秘和美麗


09/01/2024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