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全球“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后,我们北半球开始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则相反,因此,北半球的人们从今天开始,直到冬季,都是到南半球旅游的好季节。

读【诗经】《小雅》中的“棠棣”。“棠棣”是什么,从诗中来看,是一种植物的名称。据说此木果实像李子而较小。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古代诗人因其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故而以棠棣的花来比喻兄弟。读完后,虽然不是每句都明了其意,但是,明显是一首申述兄弟之间关系的诗。
其中一句,在抗日战争中,常常被人引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指举国抗日之间,无论国军还是共军,大家都是中国人,大敌当前,应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不是“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提法深的民心,于是便有了西安事变,组成国共合作。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精华,国人大都信服。
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以前没有读过:“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讲的正如抗战胜利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这时候,曾经的兄弟之情,甚至连朋友的关系都比不上了。于是乎,国共内战又起。再往后,中国又经历了几场战争,几乎都涉及到这个关系。

抗美援朝,中国出兵,牺牲近二十万中国子弟兵,赢得38度线以北半个朝鲜的和平,所谓“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如果人们还记得,大清朝的时候,面对日本人的侵略朝鲜,中国也曾经派兵入朝,抗击日军。如今,朝鲜“丧乱既平”后,这些历史都被淡忘了,两国的关系也不再是“血盟”了。当今朝鲜领导人近来宣称:美国和日本是百年宿敌,但“中国是5000年的宿敌”。何止是“不如友生”!
当年的苏联,曾经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促成日本投降,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老大哥”。一旦两国“既安且宁”,老大哥照样在边境挑起“珍宝岛”战事,制造领土纠纷,时谓“苏修亡我之心不死 ”。如今,俄乌战争之际,中俄是个什么关系?如果回顾远一点,俄国从大清朝割去中国大片领土时,中俄又是什么关系?
作为抗美援越“大后方”的中国,帮助越南打赢了战争。天下一太平,越方就在边境搞摩擦,导致中国的一场“自卫反击战”。那时的越南和眼下的越南跟中国又是何种关系?
战争的正义,似乎永远是双方各执一词。其结果,人们多以成败论英雄。至于双方的关系,却是永远无法定义的,历史可以借用的关系有“兄弟”、“盟友”,也可以是“敌人”、“对手”,甚至可以是“敌人的敌人”。
其实,关系的背后只是各自的利益罢了。各自(国家?)在利益之前,考虑并决定与他人(国)是敌是友的关系。正如俗话讲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本来我还愤愤想到,中国在抗美援朝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听到北韩那小子说中国是“宿敌”的言论,是不是会气得从墓地里跳出来?这么一想,倒是平静了一些。

棠棣乎?兄弟乎?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前前后后认真考虑究根底,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
原文:“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有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附上一段网上的白话译文,仅作参考。
棠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
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
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
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
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
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宴饮意足心欢。
兄弟今日团聚,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恰如琴瑟协奏。
兄弟今日相会,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
请你深思熟虑,此话是否在理。
09/22/2024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