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AI是个工具,不会独立思考。什么是思考?什么又是独立思考?或许,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有人网上说,喝咖啡、买衣服、买的没有用的小东西,其实是维系我们心理健康的“必要开支”。我们需要一些无聊小事,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因为没有“精神寄托”非常可怕,所以,快乐从取悦自己的一件小物开始。
我确信,这一部分人的想法,我身边就有这种想法不时的化为行动,并且快乐着。就此,我想测试一下AI,看它们有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先问中国的深度思维DS。回答是: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代生活命题。我倾向于认为,这种观点部分反映了当代社会心理需求的变迁,但也需要警惕消费主义对幸福本质的异化。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心理学视角的合理性;二、消费社会的双面性;三、平衡的智慧;四、警惕的边界。
最后得出结论说:本质上,这个问题折射出现代人的存在困境:我们既需要物质带来的具象温暖,又要避免沦为消费符号的奴隶。或许真正的答案在于——让消费回归工具属性,成为建构生活美学的积木,而非支撑人生的梁柱。就像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写的玛德琳蛋糕,重要的不是点心本身,而是它唤醒的生命记忆与情感联结。
然后,我问AI大佬ChatGPT,回答比较简单:
这其实涉及到心理学上的“微小幸福”概念(small joys)。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被各种压力、责任所包围,而喝一杯喜欢的咖啡、买一件漂亮的衣服、甚至是收集一些有趣的小物件,能在琐碎的日子里制造一点期待感和满足感。这些小确幸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情绪,给人提供心理慰藉。
当然,前提是适度。如果完全依赖这些物质上的消费来填补心理的空缺,可能会陷入“消费即幸福”的误区。真正持久的快乐,还是要建立在内心的稳定、人际关系的支持和对生活的热爱之上。所以,这些“小开支”可以是锦上添花的调剂,但不应成为唯一的精神寄托。
最后,我问微软的Coploit,答案是:
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适当的消费和自我奖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带来瞬间的满足和愉悦。无论是享受一杯美味的咖啡、购买自己心仪的衣物,还是购买一些小玩意儿,这些行为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一丝放松和快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消费应当是适度的。如果过度依赖这些行为来维持心理健康,可能会导致消费上瘾和经济压力,反而影响整体的幸福感。此外,长久的幸福感更多地源于内心的满足和自我实现,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消费。
因此,平衡适当的消费和培养内在的幸福感是很重要的。可以尝试多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阅读、运动、与亲友相处,或者寻找一些能够真正带来内心满足的爱好和兴趣。
从上述三个AI的回答中,人们不难得一个出较为正确和靠谱的结论。如果说,我们问的对象是一个人,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们会不会觉得这是经过“思考”后的“独立”回答呢?

今天,看到另外一条标着18条车道的公路。上面用英文写着“学习建筑,必须向中国学”(Learn Construction You must learn it from China)。估计是中国的某条高速公路。放大了仔细看,隐约可以看出有独墅湛大道(?)东环路、苏嘉杭高速、常熟吴(?)东方大道,等等字样。应该是苏杭附近的一条高速。严格的讲是一边6条主要高速车道,另加3-4条从高速下来后,到地方的副高速车道。
让我想到游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时,“七月九日大道”(西班牙语:Avenida 9 de Julio)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条街道是不仅有著名的方尖石塔、共和广场和很多著名标志性建筑,更被称为是一条世界上最宽阔的街道,双向18车道,跨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街区。

两个都是18条车道,是否平了世界记录呢?
于是,我问上面的三个AI,有两个都认为“七月九日大道”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道(之一)。只有DS的结论认为,在“城市景观大道的范畴内”,七月九日大道凭借140米的整体宽度和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仍被广泛视为“世界上最宽的道”。不过,若放宽标准(如纳入景观带或高速公路),其他道路可能超越它。这一争议恰恰反映了城市规划中“宽度”定义的复杂性——它不仅是物理数据,更是功能与文化的交织。
这还不是重要的,如果看到DS展示的“思考”过程:
- 首先,我得确认这个问题的基本信息是否正确。
- 接下来,用户问的是否是“最宽”,所以需要与其他著名的大道比较。
- 还要注意“大道”的定义,是否包括中间绿化带或分隔带,或者只是车行道的总宽度。
- 然后需要确认其他城市是否有更宽的道路。
- 另外,是否存在某些争议或不同的数据来源。
- 还有可能用户的问题涉及到吉尼斯世界纪录或者其他官方认证。
- 最后,总结时需要明确回答是否是“最宽”,并解释其宽度构成,同时提到其他可能的竞争者,确保回答准确全面。
人们还会觉得这些步骤不算是“思考”吗?
02/17/2025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