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遇卢德 社会变革人如何

近来听闻一些有关武汉的报道。中国热门的新能源车,如智界S7、问界M7、小米SU7等30余款都齐聚武汉。什么原因,武汉在汉阳有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场景最多、首个全5G通信接入等特点,很多智能化测试可在武汉一站完成。看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来势汹涌。

此外,据称百度旗下1000辆“萝卜快跑”驾驶出租已经在武汉大面积铺开。其实2022年,“萝卜快跑”就已经开始在一些大城市布局了,目前除了武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长沙、合肥等地,也都可以打到萝卜快跑无人车。

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大量出现,开始让出租车司机感到饭碗的危机。一些人提出要求,让无人驾驶出租车晚上工作,把白天让给他们。不管这个要求合不合理,会不会执行,这里让人类再一次感到,AI机器人正在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

说是再一次,是因为19世纪,曾经有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大革命,取代了许多手工业者,尤其在纺织工业。于是,许多手工业者开始反对自动化纺织设备,因为这些机器威胁到了他们的工作和生计。后来日益发展,成为英国民间对抗工业革命、反对纺织工业化的社会运动——卢德运动(Luddite Movement),后世也将反对任何新科技的人称做卢德主义者。

现在看来,工业大革命,包括现在AI机器人,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人们是无需阻挡的,也阻挡不了的。怎么办?英国政府当年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将卢德运动定为严重罪行,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镇压是残酷的,许多人被处决和流放。

卢德运动(Luddite Movement)

卡尔·马克思曾经对此说到:“劳动工具如果以机器的形式出现,那么它将立即成为工人自己的竞争对手。”我觉得将“工人”改为“人类”更适合当下的情况。

现在人们大多数已经不再反对新技术,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发对是没有用的,卢德运动的下场是无疑的失败。人们应该理智地去解决被新技术淘汰的那部分人的生存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动乱发生。

怎么解决这部分面临淘汰者的问题?看了部分网友的帖子,粗略分为几类:

政府宏观管理

  • 政府应该提前预判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布局解决受影响者问题。提前开听证会搜集意见政府应该提前预判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布局解决受影响者问题。提前开听证会搜集意见。
  • 在实施之前,国家应该有一个应对的方案,应该考虑百姓的生存大计,不该盲目地上马!
  • 政府社组织社会基础基金,平均分给全国每个公民。以迎接A|时代的到来。

具体实施看法

  • 让底层人们生活有保障,给好上升通道,适当给点娱乐节目消遣。
  • 允许每位司机买台自动驾驶的车/可以考虑先给每位出租车司机一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一段时间内的利润都给出租司机。
  • 重新学习做社会有需求的工作。司机腾出来时间适应,找新工作。先找到的可以两份工资。
  • 回到农村去,建设发展新农业新农村!建没美好的家园!
  • 给予司机一次性补贴,给于司机购买一部分股份的权利享受分红或直接让现有司机可以投资一辆萝卜快跑出租车的权利。

(反对意见)

  • 司机们有没有给轿夫马车夫补偿?
  • 凭什么分钱给司机,分给谁,分多少,根本不可能。

对AI机器人的看法

  • AI取代人类工作的速度太快,我们的经济结构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接受AI迅速推广的时候。
  • 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多次类似的技术革新与淘汰,都顺利转换过来了,而且日子越来越好,这次也没必要什么大惊小怪的。
  • 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生活问题,只有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工作仅仅是消遣的一种,而非谋生手段!
  • 蒸汽机的发明及利用,極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机械化能力。高效率的生产红利惠及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 AI来临,请考虑一下自己能做点什么。​机器是冷漠的,所有重复性的工作,它都能做。​人是可以感性的,或许可以发挥这个优势,在这方面求得生存空间。
  • 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降本增效和服务的便利性,更多的将是引发全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调整,全社会的生产力要素的重新配置将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机会与挑战。
  • Al取代人工是无法改变的结果,能对抗的只有改变社会分配方式,哪个行业开始被Al取代那个行业就先行给与补贴,直至人工彻底退出本行。Al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相应也应提高一定比的税收,转换分配。将来所有人都可能退出生产领域,到那时在调整分配制度就来不及了。

这些都是民间建议,不可能有具体可行的办法,即使有,也是随便一说。不过是反映民意而已。

AI是个挑战,毫无疑问,不仅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是如此。中国已经面临过改革开放带来的下岗和失业问题,相信应该对此不会惊慌失措。

政府要有所作为,个人也要有所作为。人类在变革和跃迁中,落后者的被淘汰在所难免,很残酷,却是事实。不要等政府和别人,人要靠自己。这是我当下的看法。


07/10/2024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