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来,腰部疼痛有所好转。在小区的院子里转上三圈。邻居看见我们在小区的小路上行走,觉得奇怪,平常我们都是在社区的大道上走的。看到我手扶着腰,步履艰难的挪动,就明白了。
平时我们在社区的大路上散步时,也会看到有人一拐一拐的走路。有一位腰已经直不起来的老太太,每天在老公的陪伴下,在路上蹒跚而行。还有坐在轮椅上,手推车轮“走”得比我们还快的人。也有被人推着轮椅出来“锻炼”的。更多的人,则像我们一样,正常地步行。其中有些健步行走者,大步流星,从后面很快就超过我们。偶尔也可以看到跑步的人,大汗淋漓从身边跑过。
我们瓦蓝湖社区,是个55岁以上的活跃成年人社区(55+Active Adults Community)。不知道中国目前有没有这种社区。入住这种社区,首先必须年龄在55岁以上,这是硬指标。其次是指自己能够行动自理。不能生活自理者,就要送进“全托”护理的老人院了。

为什么不叫老年人社区,而叫“成年人”社区?还得从马丁·路德·金博士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我有一个梦”的演讲开始。上世纪60年代那场百万人的大游行,轰轰烈烈掀开了美国的民权运动。连大洋彼岸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也遥相呼应,以百万人的大游行来声援。毛泽东更以“520声明”来“支持世界人民发对美帝斗争”。
虽然今天不再提“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但是,其中有句话,我至今仍然认为有道理:“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的民权运动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民权运动已经从当初的种族歧视逐渐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歧视已经包括地区、肤色、种族、宗教、性别、性向、阶级、教育、职业和年龄等不同性质的层面中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歧视。
当年我在公司上班时,公司员工每年必须要学习两个课程,一个是安全保密条款,一个就是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这两门课都是公司根据联邦法律制定,由专业部门制作的软件。员工自行到网上学习,上完课还有考试。考试完后将成绩单打印出来,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课程的内容侧重如何界定歧视,例如通过实例列举哪些属于歧视的行为,如何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力,以及触犯这些法律会受到什么惩罚。印象中主要的还是侧重于种族和性别的歧视。
社会的进步,开始是法律的指定,人们的执行,然后慢慢就从观念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比如语言和词汇。首先从那些带有歧视的侮辱语言开始,例如把黑人叫做“黑鬼”(Nigger)是属于种族歧视,如果在公司里或者公共场合使用这种语言,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黑人(BLACK)这个词在当时是属于中性词,后来逐渐发展到“黑人”也带有歧视的意义。比如二月份原来是“黑人历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现在叫做“非裔美国人历史月”(African-American History Month)。

我们华盛顿特区的美国足球队,原名“华盛顿红皮肤”(Washington Redskins),有歧视与冒犯美洲原住民的争议。几经争议后,最终改为现在“华盛顿指挥官”(Washington Commanders)。另外其它的一些球队,如亚特兰大“勇士队”(Braves)、堪萨斯城“酋长队”(Chiefs)和芝加哥“黑鹰队”(Black Hawks)都涉及到此类的问题。
聊到这里就有些远了。但是,现在回答为什么不叫“老”(old)年人的问题,就比较容易了。随便说别人“老”,也是一种冒犯和歧视。因为“老人”在一些人的眼里,就暗含观念老旧、身体衰老、行动不便、脑子糊涂、苟延残喘、行将就木的一群人。现在改为跟“未成年”一词相反的“成年人”(Adults)一词。成年人的包括青年、中壮年和老年,因此不带有“老朽”的贬义。将成年人限定在55岁以上,表明成年人的一个年龄段。再用是否能够生活自理,是否处于活跃(active)状态来进一步说明这个年龄段的特征,这样的表达就消除了歧视的意思。
英文中表达老年人时,现在多用另外一个词“senior”。这个词通常指或为年长或更有经验的人。在美国,老年人(senior citizen)通常被认为是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或者年满62岁或以上的人。该词还有一种意思,即居于高位和权威地位。比如美国教育系统中,指高年级学生(senior student),相当于中国的高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由于这两种含义,这个词听起来相当于长者或前辈,有尊敬在内的褒义。当然,汉语中也有许多表示尊老的词汇,这里不赘叙。
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给我一种感觉,在某些方面似乎比中国走的更前卫。当中国人说着“黑人”(black)或者“老人”(old people)时,很可能意识不到其中歧视的味道。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讲得明白。以后有兴趣再聊。

单说美国民权运动的范围就比中国广泛。比较明显的是性别平等中的性向平等。指的是除了“男女两性平等”之外,更广泛的涵盖不同性别、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气质以及同志(LGBT)权利对多元性别者的性别平等等。在男女两性平等这方面,我认为,中国做的比美国要好得多。
中国社会有一种歧视比较明显,一部分城里人对农村人和农民工的歧视,这个可能涉及到地区、阶级、教育、职业等方面。可能社会上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但是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和制度的层面。
我的腰疼,主要是站立行走不便。其它的姿势,躺和坐都无大碍,或者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都没有问题。不过,睡觉时翻个身,就会有疼痛的感觉。反应最大的就是坐久了站起来,要用手撑着椅子的扶手,慢慢站起。起来后,腰部有好一阵子不能伸直。弯着腰,老态龙钟地走一阵子,才慢慢能直起腰来。从站姿改到坐姿也是如此。
就这样,上午还开车到好市多购物去了。开车腰不疼。下车购物推着购物车,只当是一个活动的拐杖,倒也可以减轻行走时的疼痛。无非是证明,自己还属于一个“55岁以上活跃的成年人”。
往时今日
去年今日,习作七绝一首。改一词。
【七绝·春晨】
春郊草挺碧晶生
水静萍浮一木横
薄翳流阴蒙晓日
八荒万象寂无声

100年前的今日,我还记得。我小学同学们的那一代人,也应该记得。
“二七大罢工”。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纪念活动?
1923年,中国京汉铁路总工会举行罢工,军阀武装镇压,而导致一场流血事件。这是中国工人阶级早期的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运动。相当于当年(1890)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被警察武装镇压的干草市场事件,即后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小时候的事情,总是记得清楚。尤其还记得与大罢工有关的两个人名,林祥谦和施洋。这大概跟我在武汉长大,也有关系。
2023年2月7日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