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酒桶最大 内卡河浪漫小恭

巴黎布拉格内河游

海德堡夜景

海德堡和马克·吐温

今天的游记,从一个似乎不太相关的故事开头——《海德堡和马克·吐温》,故事是维京邮轮介绍的。

话说马克·吐温15岁时,第一次尝试学习德语,但没有成功。后来过了28年,他才重新开始学习。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发表在《流浪国外》一书中的论文《可怕的德语》,还有在维也纳新闻俱乐部发表的演讲《德语的恐怖》,都阐述了自己的挫败感。

以下是他一些精辟言论的例子:

  • “以前不知道永恒是为了什么而创造的。它是为了让我们中的一些人有机会学习德语。”
  • “肯定没有其他语言如此草率、无系统、如此难以掌握。”
  • “我不知道‘Schelgesetzentwurf’是什么,但我对它一直既兴奋有担心,就好像它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只是靠学校生活;这是我每天的面包。我不会用世界上任何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 “德国报纸上的一个普通句子,就是一个崇高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迹;它占据了四分之一栏;它包含了所有十个词类——不是按常规顺序排列的,而是混合的;它主要由作者现场构造的复合词组成,在任何字典中都找不到——六七个词压缩成一个……之后是动词,你第一次发现这个人在说什么;在动词之后——据我所知,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作者用铲子把‘haben sind gewesen gehabt haben geworden sein’或类似的词铲进去,纪念碑就完成了。”
马克·吐温

尽管吐温对德语有过讽刺性的批评,但他在1878年与家人在海德堡避暑时爱上了那里,称其为“美的最后可能性”。他在《流浪国外》中讲述的一次木筏之旅的故事(发表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前几年)甚至引发了这样一种理论,即他永恒故事的灵感并非来自密西西比河,而是来自内卡河。

还有一句话,也很精彩。在1899年的一次演讲中,马克·吐温向观众传达了一个由95个字母组成的单词,他声称这是一封来自德国的电报发给他的:
Personaleinkommensteuerschätzungskommissionsmitgliedsreisekostenrechnungsergänzungsrevisionsfund。

他补充说:“如果我能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一个类似的词,我就可以安息了。”

经过询问一位讲德语的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所得税评估委员会成员差旅费补充发票收据”。演讲后的第二年,1900年他回到美国,给他的旧公司偿清欠款。那这句话的意思就对的上了,一张“收据”,一张“差旅费补充发票”的收据,一张“个人所得税评估委员会成员”的差旅费补充发票收据。


美因河阿沙芬堡

一大早就起床了。不知道夜里什么时候邮轮就行驶在美因河(德语:Main)上了。美因河是莱茵河的支流,在德国境内,全长500多公里。

清晨的河上有些冷,温度为33华氏度(1摄氏度)。河面上漂浮着一层大雾,维京号平静地驶过,大雾化作一缕缕轻纱,从船窗外飘过。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一句儿时熟悉的俄国歌曲在晨雾中飘来。原以为是诗人的夸张,如今身临其境,方知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维京缓缓行驶在河中,岸边的行人在堤边青草中遛狗,轻烟缭绕。好美的一幅油画。

早餐后,我们到了到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

约翰内斯堡城堡

阿沙芬堡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城市。美因河畔矗立着约翰内斯堡城堡,看起来是规模很大的宫殿。据资料介绍,城堡曾是美因茨选侯国的宫殿,一座宏伟的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其中收藏了大量绘画。约翰内斯堡城堡是德国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式建筑之一,现在对公众开放,内有多座博物馆。

可惜,我们今日的目的是海德堡,来不及参观这座宫殿式的城堡。

邮轮停了下来。我们在此上岸,乘车前往海德堡。


内卡河海德堡

海德堡坐落于内卡(Neckar)河畔,莱茵河的第四大支流。

内卡河在此处由狭窄而陡峭的欧登瓦德山谷流向莱茵河谷,并与莱茵河在海德堡西北20公里的曼海姆交汇。著名的海德堡城堡位于高出内卡河200米的王座山上,俯视狭长的海德堡老城。著名诗人歌德曾经漫步环绕城堡的公园。

毫无疑问,海德堡是德国最古老、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它拥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美丽的巴洛克式老城区和俯瞰老城区的雄伟的海德堡城堡。这座宏伟的红砂岩遗址高出河流330英尺,曾是普法尔茨王子的居所,直到17世纪,路易十四指挥下的法国军队将海德堡夷为平地。

18世纪,海德堡被彻底重建,为我们留下了这些风景如画的鹅卵石街道,街道两旁是半木结构的房屋和巴洛克式建筑,这些建筑至今仍保留在老城区。鉴于这些丰富的宝藏,人们确实很容易爱上海德堡。

这座城堡的历史与其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一样充满戏剧性和浪漫色彩——巴拉丁王子、狂奔的瑞典人、新教改革者、熊熊大火和闪电——难怪这座城堡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成为艺术家和作家的灵感来源。据说海德堡的城市景观如此美丽,如此令人钦佩,以至于美国军队在二战期间故意选择不轰炸它。

海德堡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城。它被誉为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摇篮,还拥有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

海德堡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桶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有250年历史的大桶,由130棵橡树制成,曾经容纳过50,000加仑的葡萄酒。游人可以在城堡中央庭院的露台上喝点小酒,欣赏老城和内卡河谷的壮丽景色。


出恭也浪漫

上次到德国,就碰到上厕所要排队,而且还要交钱的遭遇。习惯了在美国和中国公厕免费的我们,当然有些吃惊!

那是在前往德国柏林的途中,我们中途在一个加油站停下来,让大家下来方便一下。几辆大巴士下来百十号游客,安静的小加油休息站,一下子热闹起来。厕所前很快就排起了长龙。上洗手间一人交0.5欧元,而且男女平等,没有性别歧视。

许多人都没有准备零钱,想跟售货员小姐换,售货员小姐说她的零钱是准备找给购买东西的顾客的。于是,大家纷纷排队买点什么瓶装水和啤酒什么的,以换点零钱。一瓶水和一瓶啤酒价格相似无几,3个欧元!而半打瓶装啤酒只要7个多欧元!怪不得来过德国的朋友说,在德国,喝水不如喝啤酒。

两条队伍(男、女)有条不紊的向前移动,不觉已经超过了大巴士规定的30分钟。一向准点按部就班的德国司机这时候急了,脸色阴沉,嘴里叽里咕噜的冒着德语。结果我是最晚回到车上的一个,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我只好不停地向大伙儿道歉。

有过类似德国和意大利如厕的经历,因此出门在外,兜里经常准备一些硬币,以备内急的时候“急需”。

坐了近两个小时的汽车,下车第一件事,导游就带领我们到海德堡的旅游中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介绍这座城市和旅游的方略,第一件事,解决内急。一些人快憋不住了,一窝蜂地涌了过去。

一般的规律是,男士解决问题要快捷一些,等我出来。回头一看,女士们的队伍还是排得很长。

海德堡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那就是该城市的公厕不仅干净和宽敞,而且还贴有城市美丽的的风景,鲜花衬垫着高耸的塔楼和教堂,绿草掩映着古堡的断壁残垣。让人们在方便时,顺势陶醉在大自然的春光中。这是严肃的德国人难得的浪漫情调。会不会是在历史上受到法国人的影响?


古堡漫游

从旅游中心浪漫地出来,导游带领我们开始进入中世纪历史,沿着一条古老窄小的街道。

这里的街道太窄了,汽车大概只能单行。街道是用鹅卵石铺成的,我们走在沿街边的一条人行道上。没有任何车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或者电动滑板通过,对于曾经住在纽约法拉盛,出门满街都是这些车辆,甚至走在人行道上周边都有电动滑板擦身而过的我,这里真是宁静。

  • 卡尔广场(Karlsplatz)

小路到头,右拐,就是一个小广场,卡尔广场(Karlsplatz)。这里我们开始欣赏城堡的老城区。周围环绕着中世纪建筑,街道铺着鹅卵石,游人不多,整洁安静,非常平和。

中心有一座铜雕,一个圆球体上,四下分别长出一些人体和植物动物甚至建筑物。铜雕安置在一个倾斜的圆平面上,下面包围着另外两层倾斜的圆平面,直到地面的一个大圆形圈,共有四层。没有说明,看不太明白想表达什么。但是很明显,不是上帝的天国,也不是那些希腊罗马的神话。

导游说,这是一个喷泉。哪里来的水?如果不是她的解释,很难相信。

喷泉名为塞巴斯蒂安·明斯特尔(Sebastian Münster),以纪念文艺复兴时期那位有名的德国数学家和宇宙学家兼人文主义者。他是世界上第一位绘出四大洲地图的人,并于16世纪中叶,就出版了他重要的宇宙论著作。铜雕中间代表我们的地球,那些人体代表四大洲居住的人类。底座的四个分别倾斜的圈,体现着地球上当时认知的四大洲。

哦,这位塞巴斯蒂安·明斯特尔真是人类探索地球的前辈。彼时,中国正是大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第一次从海洋上走出国门,探索海洋世界的时代。当时在技术上,中国的船队一点也不亚于欧洲的探险家们。只是眼光太拘泥于自给自足的天朝,根本没有想到开发世界。可惜了。这一落后,足足花了还几个世纪的光景,才慢慢赶上世界的潮流来。

喷泉后面是海德堡科学院。该学院成立于 1909 年,目前位于前大公宫殿内。科学院后面,远处高高矗立的就是那座历史悠久的海德堡古堡。

  • 谷物市场圣母(Kornmarkt-Madonna)

往前走不多远,就看见这个头上仿佛顶着一堆乱草,怀中抱着一个婴儿,手中握着一个旗幡的塑像,高高屹立在一座纪念碑底座上。我们进入了海德堡老城谷物市场。

这座喷泉雕塑被称为圣母玛利亚喷泉(Muttergottesbrunnen),建于 1718 年。体现着这个城市的宗教信仰的冲突。

这件作品的背景是海德堡大多数归正会信徒与天主教之间的宗教冲突。圣母玛利亚雕像是天主教圣母玛利亚和圣徒形象传统的一部分,也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反宗教改革运动在海德堡主要由耶稣会推动。对于海德堡的归正会公民来说,展示这座雕像是一种挑衅。

我对欧洲的宗教活动只有一个模糊的线索:既旧式的有教皇的天主教,和新式的没有教皇的基督教。至于教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俄国的东正教,美国的摩门教,还有许多说不出来的教会名称,就是一笔糊涂账。所以,导游的介绍让我依旧是云里雾里。

我所理解的宗教,不过是人的一些信仰。也可以说是人类对世界的不同看法。统治者,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强迫他人服从他们的宗教信仰,于是人类就产生了争执以至于战争。

  • 海德堡集市广场 Heidelberger Marktplatz

集市广场是德国城市海德堡老城的中心广场,也是海德堡最古老的部分。一进入广场,面前豁然开阔。一座雕像竖立在眼前,一座典型的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祗。

这难道是希腊神话中那个英雄赫拉克勒斯?小时候听过他的故事。是从另外一个英雄故事“安泰之死”间接知道他的。

希腊神话故事里的安泰是大地女神的儿子。只要他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获得无穷的力量。如果他被人打败,倒在地上,就会重心获得力量,将对手打败。在碰到赫拉克勒斯以前,他是个不败的无敌英雄。但是,英雄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一致命弱点。在两人搏斗中,赫拉克勒斯把安泰高高举起,最终在空中杀死了安泰。

英雄赫拉克勒斯还有许多英雄的故事,有十二个英雄事迹,但是都记不得了。在罗马和希腊的地中海诸国,常常可以看到他的雕像。不过,面前的这个赫拉克勒斯,除了希腊诸神特有的强壮体魄和一身的腱子肉以外,从远处看,他背着腰还是比较和蔼的姿态,尤其是有一只和平鸽站在他的头上。

  • 圣灵堂 (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

集市广场除了赫拉克勒斯喷泉之外,一面是市政厅,另一边则是圣灵教堂(德語:Heiliggeistkirche)。

圣灵教堂是海德堡最有名的教堂。教堂的尖顶主宰该市的天际线。教堂的建设历经150多年的时间,钟楼完成于1544年。在历史上,该堂曾被天主教和新教轮流或同时使用。1706年开始,堂内安装分隔,这样不受干扰各自举行自己的礼拜。1936年,分隔被拆除,该堂完全归属新教的巴登福音教会。

从赫拉克勒斯喷泉看过去,圣灵教堂像是一个巨大的谷仓,不像一路上看到的那些教堂建筑,高耸着尖尖屋顶的哥特式,也没有那些巨大圆形彩色玻璃窗。不过里面采光很好,周围高大的玻璃窗透过外界的自然光,通亮豁亮。人在里面,没有因为光线阴暗,靠着灯光照明,阎罗殿阴深的压抑感。

从教堂里出来,就是老城的商业区,道路也变得宽阔一些。

路边商家开始多了起来。

出现了古老豪华的饭店和餐馆。

周围的建筑都有独特的元素,尤其是拐角处那些神话人物造型,使它们脱颖而出。

今天虽然有太阳照着,温度却有点低,走在路上被风吹得头上冷飕飕的。同行的人们多半身着羽绒服,头上带着帽子。此刻,我想起在加拿大购买的10加元两个的毛线绒帽,可惜,出门忘带了。只好就近在商店又买了一顶,6个多欧元,Made in China。

狮子喷泉(Löwenbrunnen)是一座珍贵的历史地标,坐落在老城的商业区中心。雄伟的狮子,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吸引了游客和当地人的注意。

这个地方是游客停下来欣赏雕塑复杂细节的绝佳地点,同时又享受老城区充满活力的氛围。

  • 海德堡老桥 (德語:Alte Brücke)

顺着老城区的商业大道往前,远处可以看到两个白色的圆柱形塔楼,带着黑灰色的帽尖,耸立在一个门楼后面。那就是老桥,正式名称为卡尔-特奥多桥(Karl-Theodor-Brücke),长200米,宽7米,连接了海德堡老城与内卡河对岸的诺伊因海姆(Neuenheim)区。

老桥的命名,来自于造桥人,选帝侯卡尔·特奥多(Karl Theodor)。此桥兴建于1788年,相当于清朝的乾隆年间,已经是这个地点修建的第9座桥梁了。

从选帝侯(德语:Kurfürst;英语:Prince-Elector)这个词中,我又了解到一段德国的历史。

选帝侯,简称选侯,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个词被用于指代那些拥有选举“神圣罗马皇帝”权利的诸侯。拥有选举皇帝权力的教区与国家称为选侯国。选举出的国王经教宗加冕即可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选举德意志君主的制度源自于古日耳曼人时期的选举部落首领风俗,后被法兰克人继承并保留下来。随著法兰西王国王权的加强,王位世袭制取代了选举制,惟德意志地区仍然保留了国王选举制。

皇帝是选帝侯“选”出来的,自然受制于这些选帝侯们。这个皇帝并没有中国皇帝“朕即天下”的独裁权力。因此说,此制度削弱了皇权,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直到18世纪初,法皇拿破仑打败德国,称霸欧洲时,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勒令解散,随后选侯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是不是有点讽刺的意味,法国帮助德国解除了皇帝选举制,后来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加强了皇权,反过来又打败法国人。

  • 老桥铜猴 (Brückenaffe)

各种桥梁,见过不少——从中国号称长江第一桥的现代武汉长江大桥,到历史悠久的隋朝石拱桥赵州桥,从老式的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桥和法国的塞纳河桥,到新式横跨欧亚大陆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大桥——因此,面前的这座海德堡老桥,并没有特别之处。

不过,老桥下有个铜雕的猴子,倒是有点与众不同。据说,1481年就有记载,当时老桥的塔楼里就坐着一只石猴。德国人大看法是,楼塔是为了让过路人感到敬畏,而猴子的目的是愚弄,让人反思,并引起自我批评。石猴的后部对着对岸的美茵茨选侯国,右手摸着光腚,表达海德堡居民对美茵茨主教们的反感,增强选帝侯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幸的是,历经多次战争,石猴塑像跟塔楼一起被摧毁。

今天我们看见的铜猴,在1979年塑像安装在桥头塔楼的旁边。头部是空的,面部巨大,像个猫脸,左手拿着一面镜子,是照妖镜吗?与原来石猴不同的是,铜猴右手不再触摸腚部,头部摆了个魔鬼之角的姿势,后面高翘着尾巴。据说,游客触摸魔鬼之角会返回海德堡,触摸镜子会发财,如果将头放进铜猴中空的头部,会跟猴子一样的机灵和聪明。

我们的导游于是试着将她的头插入猴头,手摸铜镜,给我们做了一的示范。出来后,她立马显得聪明多了,银子应该随后就到。铜猴旁边有一段诗句,摘自17世纪德国诗人马丁·泽勒(Martin Zeiler)的一首诗。

嘿,你干啥在这儿瞪眼瞧着我?
难道你没有看见海德堡的老猴?
我劝你不妨回头看看你的四周
会发现我的同类还有许许多多。

就在桥旁,在一家德国旅馆下面,我们看到一个家中国餐馆《亚洲酒家》。

  • 与大学生共进午餐

走到近午时分,肚子有些饿了。

今日的旅游行程安排,有一个新鲜的节目。旧城区步行参观完后,将与一群海德堡大学现代学生共享一顿特别的午餐,并听听他们对就读德国最古老的大学的看法。

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 1386 年。那可是相当的早,中国那时正在元朝蒙古人的统治下。蒙古人只会马上夺天下,文化和昌明比不过汉文化,更不及欧洲。

进入餐厅后,人挺多的,外面都坐满了人。外面在里面的房间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旁边就是一位女大学生,来自法学院,正在读研。交谈中得知,姑娘是移民的第二代,父母早年从中东移民到德国。她的英文说的挺好的。

我们顺势问起了移民在德国的感觉。姑娘说,德国政府在世人的眼里,讲人道主义,但是在普通德国人眼里,虽然在道德上尊重普世价值,实际上却不喜欢外来移民。在德国呆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得到。

席间,餐馆给我们上啤酒。我要了一个大扎的当地啤酒,要喝就喝个痛快过瘾。喝完了,又要了一大扎。姑娘要了一小杯子,指着啤酒杯说,这小杯子就是德国移民的社会地位。

然后我们聊到美国的生活和当下的大选。姑娘说,她喜欢哈里斯,不喜欢特朗普。大概因为哈里斯是妇女又年轻的缘故。

  • 古老的城堡

午餐后,是上山参观海德堡老城的时间。一部分游客不愿爬山,剩下大约不到20人愿意上山,我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著名的海德堡城堡位于高出内卡河200米的王座山上,我们的车子沿着山路行驶,俯视狭长的海德堡老城。城市依山傍水,房屋和教堂在路旁树木的掩映下,将整个城市的古老和现代都展现在眼前。

史料中首次提及海德堡的城堡是在公元13世纪。曾经在数次战火中被焚毁。最后的一次发生在168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进攻海德堡,占领该城。次年法军撤兵,炸毁部分城堡结构并纵火焚烧,海德堡成为了一片残垣断壁。但可幸的是,在二战期间,海德堡城堡避过了盟军的空袭,现时海德堡城堡的主体建筑已经修复部分恢复了原貌。

到了城堡前,我们下车。果然有一段爬坡的路。11月份的德国,山坡上满是深秋的落叶。在秋风萧瑟中,我们登临古堡。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IMG_5687.jpg

古堡位于山顶的一大块平地上。面积不小,但是很多地方都是断壁残垣,破损的城墙和烧得只剩半边的房屋。正门上的石人石狮可见当年的辉煌,德国选帝侯的城堡。

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封闭的古堡。四面都是高大的宫殿式建筑,只有正面的大楼是经过修整的。四五层楼高的精美建筑,每层楼治安的外墙都有罗马战神的雕塑,其壮美是一路上所有看到的古堡们无法比拟的。

其它的几面都是徒有其表,只看见曾经的高大和窗户所代表的房间。

古堡后面,是对着河流的那一面,有一个巨大的平台,两边有瞭望的角楼,可以俯瞰整个海德堡城市。

从平台上看,城堡的这一面,更加宏伟。

古堡里还保存着那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桶,以及它的儿子和孙子。

看着曾经的古堡,回想起当初的辉煌,让人不经感到世事的沧桑,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们这代人,如今不也是垂垂老矣。

在古堡上伤感兴叹一番后,遂下得山来。

回程的路上,正值斜阳西下,不由得冒出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继而借用叶帅的一句诗,感慨一番:“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回到船上,发现维京邮轮已经抵达米尔滕贝格(Miltenberg),美因河畔的一个小镇。暮色苍茫中,在邮轮的大厅里,寻一个安静靠窗的座位,点上几杯鸡尾酒,慢慢品尝,回味海德堡,又是精彩的一天。


11/05/2024 草于海德堡途中
01/18/2025 定稿于瓦蓝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