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闲聊通膨,用了十个参考指数。有人点评为我“过日子太仔细了。”其实那是符合地道的美国人传统,比较细致的参考,对我们东方人并不太适用,尤其是食品的消费如培根(bacon)之类。标准一点的计算,可以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CPI)来参考。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国家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目前的通膨指数早就超过5%了。

CPI总指数为所有家庭购买各种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的平均情况。由于每个家庭购买的内容及频度不同,且可能差异悬殊,总指数变动与个人对物价涨跌的感受,常有落差,此种现象,各国皆然。一般民众对购买频度较高商品之价格涨跌感受较为深刻,例如食物类价格短期波动,多数家庭都会有感受,至于很久才购买一次的电子产品或者家具,其价格变化容易忽视。
具体到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涵盖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医疗、成衣、娱乐、其他等七大类商品的物价来决定各种支出的权数。对于我个人而言,影响主要侧重于食品和交通,娱乐(旅游)和其他(税金、保险费)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其中,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部分——房屋支出。原因是退休后,我由大房子变成小房子,自住房一次付清,再无房贷的负担。唯一跟住房有关的是房地产税收和物业费用。而居住成本在美国几乎占三分之一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具体到我自身,想当年房贷几乎就占去我每月支出的一半。
退休前我在马里兰州的住房,今年的售价比当初我们卖房时涨了三分之一,大大超过当前的通膨百分比。我现在的住房,根据附近邻居售房价的参考,比我们买房时高出20~30%。在我们这个老百姓中价房的基础上,这个百分比意味着短短几年,房价就上涨了近二十万美金。
同时,我还忽略了一个与此相关的租房问题。记得到美国的早几年,一直是租房。后来在马里兰洛城中心地带租一个2卧1浴上下两层的公寓,月租几百美元。那时虽然收入少,但是租金相对于收入不是很贵,大约为收入的四分之一。现在,根据民间公司查看,对新租户的开价数据,显示租金大涨。我们的出租房因为与住户定的是两年合同,因此涨幅不大。一旦合同到期,我们也会根据新的情况做相应调整。

美国近来房屋和房租暴涨的原因,除了通膨以外,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认为,是一种“伍尔芙效应”。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是使用意识流作为叙事手段的先驱,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在伍尔芙的非小说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一间自己的房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她最著名的格言之一:“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就必须有钱和自己的房间”。
其实,今天来看,只要有足够的钱就可以了,“钱中自有舒适屋”。当然,伍尔芙这里主要讲女性需要经济上的独立,要有独立的空间,这是女人如果要写小说的物资基础。平心而论,即使在当下来说,这个要求有否有点奢侈?
克鲁曼指出,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民众对个人空间需求大增。一部分是在家工作(WFH)突然盛行,即使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此趋势仍未消退。若有足够空间满足隐私和安静之需,在家工作会更容易。以我女儿一家为例,在家工作使得他们的上班时间能够灵活机动,给抚养孩子带来许多方便。另外一点,疫情限缩了公共生活空间(坐在餐厅和咖啡馆、逛街购物、上健身房等等),或许使原先似乎够宽敞的居住场所觉得变拥挤了。如今民众生活渐渐重返常轨,但对更大生活空间的渴望仍在。由于女儿和女婿大部分时间在家工作,加上孩子长大,她们需要更多的空间——工作和生活。要不然,她们近来也不会买一幢比较大的房屋,而且就在房价暴涨的时刻。

美国当下的“伍尔芙效应”=远距工作有钱可赚,拥有自己的房间或至少多一点个人空间。推而广之,有点类似中国古时提倡的“耕者有其田”。套用时下术语:理想又骨感。
不管克鲁曼的“伍尔芙效应”是否正确地解释了原因,但是近来,美国房价和房租狂涨,对家庭预算冲击甚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022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