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见河,你已经在河之外。当你看见山,你已经在山之外。当你能看见自己的任何,你就已经在情绪之外。你就是你自己的观察者,有人如是说。
所谓的“情绪”,不过是一种人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是一种本性自然而然的表现,比如看到美好的事物就愉悦和歌颂,看见丑恶的事物就恶心憎恨。情绪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但是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形成了一定行为上的规范和道德的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就成为评价“情绪”的标准。
怎么能观察到自己的情绪呢?通常都是在情绪发生之后,而不是在之前和发作之时。如果能在不好的情绪,例如令我生气、焦躁和烦恼,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就有可能用理智去控制和调整当时的情绪。

有人说,你只要察觉到“情绪”来了,就赶快“照镜子”,想办法看到自己的脸。只要看到自己脸的一瞬间,你就知道怎么做了。
我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许,这是个不错的方法。我想了想,这个方法大多时候做不到。一是因为周围常常没有可以看见自己脸的地方,如镜子、手机、反光玻璃等等;二是,情绪往往来的太快,经常在无意识之间。如果能够在情绪来之前,想到照镜子,本身就说明我已经意识到情绪了,又何须去照镜子。
我觉得,一些由于本性(脾气)而产生的情绪是很难控制的,恐怕只有通过各种压抑来改变和疏导,这就是修炼和修养,一辈子的事情。“照镜子”不是一种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正在看一部连续剧,其中讲到一个少女,因为不堪忍受父亲毒打母亲,在一时而起的情绪中,抄起一把柴刀,砍在父亲的后脑勺,一刀毙命。根本没有照镜子的机会、时间和环境。
人有七情六欲,这都是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虽然有人说:无欲则刚,但是这世上有几人是“刚”的?此事古难全,连圣人和上帝都不能免俗。也可能,有少数天生的傻瓜,以及大脑残疾者会做到,又有谁会愿意做此等“无欲”之人呢?
话又说回来,一个人,有点“情绪”是正常的,谁又没有呢?只是不要太过分,不影响他人就好。而且,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情绪的。被压迫,被剥削、被欺辱了,就要反抗,就要革命,就要改变社会和天下。
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01/17/2025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