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毕少年更知老 人生无处不青山

坚持,坚持,读到夜里11点,方才读完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二的【怒目少年】。

完全没有年轻时读书的那么激动、那么潇洒、那么持续。只读得电脑前老眼昏花,坐姿上老态龙钟,没有激动得老泪纵横,也没有兴奋地老兴勃发,只觉得惶惶然青春早逝,冥冥中老之已至。

现在还有人看长篇小说这样长的文章和故事吗?是不是这也是老的一种标志?

想起一句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觉得诗中表达的,不正是当年鼎公他们那些热血青年的写照么?据考证,这首诗出自一位日本诗僧的诗作。如属实,可见日本当年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不小。

其实,谁写的,无所谓,只要诗中表达了人们的心愿。现在读起来,颇有些像抗战半个世纪后,我们当年跨出国门,负笈海外留学的心情。一首好诗,就应该这样,无论是哪个地方、哪个时代,都能够感动人,鼓舞人。

“怒目”是年轻时候的事。现如今人老了,连“耳顺”之年都已过了,正是从心所欲之时,当然世事万般也想得开了。身在海外,连“一抔净土掩风流”也不需要,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灰飞烟灭便是了。


05/08/2023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