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和煦。云朵在南风中追逐,灰色遮挡着白色,白色掩盖着蓝天。清晨在一片氤氲朦胧中开始,阳光今天显得格外乏力,始终打不开天门。尽管没有阳光照射,一路上竟然走出汗来。要不是南风在背后忽悠忽悠地吹着,真以为夏季已经悄然而至了呢。

手机传来朋友今天清晨在大亚湾(深圳)碰到核酸检测的照片。说是检测很快,排队15分钟搞定。有感做小诗一首记之。
《大亚湾清晨核酸检测》
蓝色,是清晨的天空
空气清新得没有一丝尘世的喧嚣
蓝色,是清晨的海湾
苏醒的海浪在拍打渔人的第一根鱼竿
蓝色,是天边的岛屿
和连绵的帐篷顶延伸出的一条地平线
蓝色,是帐篷前的队列
人群在蓝色的安静中蠕动 终点是一根雪白的棉签
友人见后,指出其中谬误:这些照片拍摄的时间是今天下午6:03~6:26之间。是什么让人认为照片拍摄于清晨呢?关键大概就是照片的“清”:从照片上看,空气太清、太透了,一般的经验是只有早晨才可见如此清澈透明的景致,而傍晚时分景色则“黄昏”了。
可见,经验不一定都是对的,眼见也不一定为实。遂得七绝一首。
《七绝·黄昏误》
大亚水清天海透
黄昏谬误当清晨
过时经验何堪用
化入诗中幻做真
人们一般认为,小说是虚构的,而散文是纪实的。读书中看到,其实散文也可以是虚构的,比如沈从文的那些湘西散文,或者叫做散文体的小说,多少能看出虚构的影子。忽然醒悟,我是否也可以写写虚构的散文呢?
其实,人们的认知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人们的视野必然受到限制,不可能“真”的看到事情的全部,有如盲人摸象,自以为局部的真就是全部的真。而文学,其实质也就是人学,不管主观愿望如何,都不可能真地反映真实,只是把自己的主观想象当作真而已。既然”假作真时真亦假‘,那又何妨“真作假时假亦真”?
202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