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类维生素 小丫再访迪斯尼

一大早起来,下丫头跟爸爸妈妈到迪斯尼的动物世界去玩,他们一走,家里顿时安静下来。

可以有时间整理一下这几日的随感,这几日都是断断续续记下一点随感。小丫头的到来打乱了老家伙的作息方式,早晚的锻炼也就算了,尤其是中午不能休息一下,有点不适应,因此,晚上早早就困了。也好,真正帮我们早睡早起身体好了。只是,晚上安静地记录随感的精力也没有了。

今年的2月23日,谷歌的涂鸦纪念一个叫做卡西米尔·冯克(Casimir Funk)的人诞辰140周年。这位卡西米尔·冯克是一位波兰裔美国生物化学家。他是值得人类记住的人,是他最早发现并引入人类健康所需的维他命(维生素)和必需营养素概念的人之一。

卡西米尔·冯克在阅读了荷兰病理学家关于食用糙米可以比食用精制白米的人减少患脚气病的可能的文献后,决定将糙米中的这一成分分离出来。1912年,他成功的分离出了治疗脚气病的有效成分。因为这中物质含有氨基,所以被他命名为vitamine,这是拉丁文的生命(Vita)和氨(-amin)缩写而创造的词,在中文中被译为维他命或者维生素。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vitamine翻译成“维他命”,是一个很好的译文,因为不仅仅是音译,同时又是意译,既有读音的近似,又可以望文生义。不知中文的译者是谁,应该记功,就像将Cococola译为可口可乐一样。而维生素虽然意思到了,却差一点形似。

自打维他命的发明,不仅解除了人类的疾病和痛苦,还将人类的健康提高了一个档次。我以为这是对人类一个很大的贡献,应该纪念。

卡西米尔·冯克发现了对人体有用的维生素。谁又会发现对人的精神有用的“维生素”呢?

有人认为是读书。说是读书可以获得常识,说是“一个社会的常识观念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我们是否拥有法治、民主、自由的生活,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法治、民主、自由的常识。”这个说法看似有理,但我实在不能苟同,认为“常识”是读书获得的,而没有社会实践活动。

在人类进入AI的时代,马斯克可以将人类所有的知识,通过电脑输入人脑,这样人类似乎就可不必通过读书,而获得所有的知识和常识。这时候,读书还有用吗?大家都有同样的知识储备,不再像现在有的人甚至是文盲,有的人可以读到大学甚至更高的学位,知识的贮备有着巨大的分歧,因为导致社会地位的差异。那又是什么来决定人类“掌握底层逻辑以及各学科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呢?

不要提什么乌托邦的社会公平和公正,在我受到限制的认知领域里,我的想象力没有办法超前,我的认为是自然界一切的存在都是游差异的,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是如此,人类的社会也不例外,差异才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共同点,求同,似乎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如果如前所说,AI将为人类提供相同的知识储备,人类还是会有各个方面差异的。

因此,就当下而言,读书,或者说获取知识,只是一个区别有没有知识或者知识量多少的标志,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成功与否,读书,知识量的大小,是有其作用,但仍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当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是我在这里三言两语就说得清道得明的。只是一点随感罢了。


02/23/2024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