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心情的清醒 一弯湖畔的行吟

这两天对小说比较侧重,一边写跟青春和爱情有关的题材,一边继续再读福尔摩斯探案集。之所以题材跟前一段写的死亡有别,倒不是因为顾虑有些人忌讳这种题材,而是想换一个题材。生、死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题材,而人性则是贯穿人生的主题。

想着写一段青涩的爱情故事,写到一半,有些阻塞,暂时放下笔。回到可以无拘无束的诗歌上来,以期有所解脱。

先读一首去年的小诗:

【小草和星辰】

我把小草
放在诗经里
压成薄薄的书签

小草听到了
呦呦鹿鸣 鼓瑟吹笙
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我把星辰
放进瓦蓝湖里
揉碎一湖艳影柔波

星辰摇曳着
满湖星辉斑斓荡漾
青草彩虹晓梦沉淀

小草和星辰
是我与日夜交换的眼神

一声呦呦 一阵关关
一片斑斓 一晚春梦
一弯湖畔的行吟
一天心情的清醒

大地天空 旷古当下
还有暗物质黑洞
尽揽怀中


然后试着解析一下:

意象的选择:开篇便选取了“小草”和“星辰”两个核心意象,分别象征着大地上的微小生命与浩瀚宇宙中的遥远存在。“小草”代表亲近、柔弱但又充满生命力的事物,而“星辰”则寓意辽阔、神秘且超越日常经验的世界。这种对比不仅拉开了空间维度(从脚下到天际),也暗示了人类情感在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游走。

时空的融合:“小草”被置于《诗经》之中,“压成薄薄的书签”,赋予其文化与历史的厚重感;同时,《诗经》里的“呦呦鹿鸣”“关关雎鸠”等经典语句通过声音传递出一种古朴、悠远的氛围。“星辰”投入瓦蓝湖中,“揉碎一湖艳影柔波”,将星辰的璀璨与湖泊的静谧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这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触觉般的波动感受。有着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影子。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小诗,但可以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主题——关于人与时间、天地的关系。

“小草和星辰/是我与日夜交换的眼神”这一句尤为关键。它表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能通过观察自然来感知时间的流转,并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或启示。

最后几句则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思想边界。从具体的“小草”“星辰”延伸至抽象的“暗物质”“黑洞”,从有限的人类视野跃升至无限的宇宙尺度。这里试图表达的是:在面对广袤无垠的宇宙时,个体虽渺小,却依然可以怀抱整个世界,去体悟生命的壮丽与深邃。

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

情感层次尚可深化:诗中对“小草”和“星辰”的描写主要集中在视觉和听觉层面,多是客观描述,而非主观体验。如果能进一步挖掘诗人内心的感受,将外界景象与个人情绪更深刻地融合,是否诗歌会更具感染力?

文化元素的平衡:可能也是一个问题。《诗经》的经典语句和现代科学术语的古今混搭虽然新颖,但是否会让人感到一种文化风格上的割裂?当然,在于我,作者,则是刻意为之。


03/12/2025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