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得越来越晚。在一个夜不黑风不高的早晨,人影在路灯下晃动,抬头眺望,东方开始出现一线曙光。一弯残月应该还在那里,只是被密密麻麻的小云块所遮挡,就连弯钩那细细的一线角尖都看不见。

抓一把再撩一下 月光似水哗啦啦
走到湿地一带开阔的路面上,乳白色的湿气袅袅上升。清凉的湿润中混合着青草绿色的气味、垂挂在树枝上的树叶和爬藤绿中泛黄的气味、白色小花朵在坚持中不忍凋零枯萎的气味、泥土上兔子走过脚底褐色的气味、还有偶尔飞过耳边脑后的蠓虫黑灰色的气味。
但是,就是没有文学那朝霞般五彩斑斓的书香气味。
微风过处,那些沾着露珠起伏的草稍、风情万种颤动的树叶,在清晨中无声胜有声地静静煽情。让人们心底的柔软莫名其妙地感伤着,不知道是甜蜜的惆怅,还是淡淡的忧伤。
漫步在安静的社区之晨,眼望前方,似乎看到周围的一切,树丛中掩映的房屋轮廓、马路伸直后在前面弯了一个大大的弧、缓缓启动的大门和抬起的挡杆,但是,心里其实什么也没看见。
此刻,眼睛看到的心底,是一汪清澈见底的平静和淡然。
面对早晨的清新,脑子里浮动着的却是昨晚月亮的清波,不知道是否在梦中萦绕。趁凉快,记下几段分行,取名为《月华如水》。
太阳刚落到湖底不久
月亮便将火红冷凝为清晖
仰望无际银汉星河
有星斗灼灼摇摇欲坠
拨开茂草中的月光
蟋蟀感到光的阻力
伸手抓一把 再撩一下
霍然月光的泼剌之声
双脚一蹬我潜身月湖
一颗流萤似火划过苍穹
一年一度颁诺奖 不重疫苗重感觉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将从今天开始颁发。今年,也是诺贝尔奖颁发120周年的日子。
得奖者名单将于4日到11日间揭晓,领域包括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和平以及经济学。
诺贝尔奖一天公布一奖项,从医学开始,接着依序是物理奖和化学奖,备受瞩目的文学奖与和平奖分别于7日、8日公布,最后,将于11日揭晓是瑞典央行创设的经济学奖。
今天(4日)的诺贝尔医学奖已经揭晓。2021年诺贝尔医学奖由两位美国学者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获奖,因为他们发现对痛觉与触觉的感受体。
诺贝尔奖评审表示:“今年医学奖得主的重大发现,让我们了解冷、热以及力量如何启动神经脉冲,让我们感知并适应这个世界。我们在日常生活把这些感知视为理所当然,但神经脉冲是如何被启动,让我们感觉到温度和压力呢?这个问题被今年的诺贝尔得主解决了。”
把人们对温度和压力所“理所当然”产生的感觉,用身体的“神经脉冲如何被启动”来表达,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突破性发现。“让我们对神经系统如何感觉冷、热和机械刺激因素的知识突飞猛进。”
他们著名的研究,是找出把作用在人类皮肤上的机械力,转化为电神经信号的细胞机制和相关基因。是不是这就可以解释中医的针灸推拿,就是将机械力和温度“启动”人体的“神经脉冲”,从而达到止疼和消除病痛的作用?
这项研究成果具体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呢?
“相关知识已用来研究慢性疼痛等多种疾病的疗法。”随着这种“突破性发现”,将有助止痛药物的研发。一旦知道离子信道的基因、表现和结构,药厂也可针对这些离子信道开发阻断信道的药物,不论是在实验室中以理论验证,或是找出小分子,都可解决慢性、急性神经疼痛的问题。
或许不久的将来,由于受凉而让我疼得不能动弹的腰肌,就会不再让我感到痛苦。人类从肉体痛苦中解放出来的日子,似乎是已经看见隧道出口的曙光。
有意思的是,颁奖前被外界推测为医学奖热门得主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和免疫系统研究先驱。而这两位获奖者甚至没有出现在颁奖前的各界预测名单中。因此,不仅两位医学奖得主接到通知时都很意外“语气都非常惊讶,有点震惊。”其他的人也感到意外。

有人说,当上帝慷慨地为你打开一扇大门时,他会吝啬地关上另外一扇门。化学,就是上帝对我关闭的大门。因而,它对于我,是最为神秘的一门学科。当然,作为补偿,上帝也给我打开了别的大门。
由于各种原因,我在上中学时,漏掉了一个学期的化学课,后来拼命地自学补课,结果只是考试勉强及格。然后,就没有了然后。往后的日子里,世界基本屏蔽了我日常生活中有关化学的应用,从而将分子式彻底地遗忘。以致于到现在,一提到化学我就头疼和茫然。对于化学家的顶礼膜拜,完全基于我不幸的无知。
《往事如烟》从脸书来函,有五年前学习填词《虞美人》一首“夜听秋雨”。把最后一句改一字,似同今日“仍是清霜残雪少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