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人忙观刈麦 牛刀小试机器人

五月的第一个周日。五月的头一周似乎很忙碌,挤挤攘攘的五一节过了,又是回首往事的五四青年节,加上农历立夏,北半球开始进入夏天。还有今天,似乎只有我们这辈人还记得的,发布于五十七年前的五月七日的“五七指示”。脑子里突然跳出小学课本里的一句唐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来自白居易的《观刈麦》。

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背书。当时记得是将全诗背诵了下来,这就是我的“童子功”。不过,几十年后差不多又还给了老师,现在只记得诗中一些片段,零零散散地还原不了全诗。老师天上得知,会不会气得下凡来打板子?想起了人工智能的聊天工具(ChatGPT)不是很牛的吗,这首少儿都耳熟能详的唐诗,应该是手到擒来吧。

于是问聊天工具:“请教白居易的《观刈麦》的全诗?”

回答如下:白居易的《观刈麦》是一首描述夏季农村景象的诗歌。以下是该诗的全文及英文翻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个回答开始的解释不错,不过举例的诗句就简直太离谱了,英文翻译也不必看了。

莫非我的记忆有误?接着我又问“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谁写的诗?

回答是:这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出自他的《登鹳雀楼》一诗。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OMG!越错越离谱,简直张冠李戴,连诗人名字都搞错了。后面四句,完全是东拼西凑的。我不禁回复:你错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白居易写的。请再回答一遍全诗?”

聊天工具很礼貌地回答:非常抱歉,我的回答有误。这句诗实际上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出自他的《登鹳雀楼》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全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什么乱七八糟的。看到这里,你还相信这个聊天工具吗?是不是开始怀疑这个小机器人的智商?

好吧,既然诗歌你的不行,那就问点近代历史吧,比如说,什么是“五七指示”?

聊天工具回答:“五七指示”是指毛泽东在1943年5月和7月两次发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指示是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遭受的困境和挑战而发表的,强调了党的工作方针和策略……

唉,一开始就错的没有边了,后面的主要内容也就不必细看了。看来,这个聊天工具的云端数据库中文数据太少了。忍不住对聊天工具说:对不起,“五七指示”发表于1966年的5月七日,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你再想想看?

这次的回答是:“非常抱歉,我的回答仍然有误。您所提到的‘五七指示’是指毛泽东在1966年5月7日给林彪的一封指示信,这封信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在这封指示信中,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抓革命,促生产’,并强调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性和目的。此后,这封指示成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政治宣言,成为了中国当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事件。

因为我的知识库截止于2021年,因此在这一问题上我的回答是有误的。非常感谢您指正我的错误。”

这还差不多,算是勉强及格。既然我告诉了机器人正确的答案,那么下次它会改吗?于是我把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遍,结果,机器人把同样的回答又重复了一遍。我无语。没治了。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聊天机器人知识库的含金量和提供正确答案的效率。人们相信,随着数据库的不断扩大和完善,还有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是小问题。

即令机器人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还有一个大问题:机器人是否会具有人类的“思维”和随之而来的“情感”?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那我们人类恐怕真的就会被机器人所解决了。


附录:

【观刈麦】全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05/07/2023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