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有个叫“美篇”的软件,以前曾经玩过,上载过一些文件。不过后来不再用了,因为该服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比如有一次大陆开个什么两会,美篇就以技术维修为由,在这个期间不允许人家上载文章,一种变相的噤声。虽然我不太关心政治,也不愿意卷入其中,所写的也不过是一些家长里短的随笔,兼一些游记和小诗之类的,但是,美篇的这种做法却令人不屑。于是就消除了这个软件。

近来听到老同学提及一位朋友写作速度很快,平均每日可以写7、8千字,有时一天可以写1万6千字。以这个速度看,一个月就可以写个20多万字,就是一篇长篇小说的架式了。如果一年笔耕不辍,那就是200万字,十来部长篇小说就这样诞生了。不得了的写作速度啊!
他的作品很多都发表在美篇上,这才使我又一次登陆美篇。其中,有长篇连载,有散文诗歌,我一路读下去,竟然又看到我以前放到那里的一些文章。
其实,我跟这位高产作者只有一面之缘。那还是多年前,大约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儿了。我们几个大学同学到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去玩,途中路过这位朋友家,决定去看看他。他那个驻地不太好找,不在城里。加上天快黑了,那时还没有全球定位系统GPS,一路上黑咕隆咚地,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路上大家开玩笑说,这是个上帝都不知道的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
他是我同学在科大读研时的一位同学。那时他刚买了一栋独立屋,中国现在叫“别墅”。后院自己摆弄了一块菜地,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请人在地里钻了一口石油钻井似的“水井”,一根铁管伸出地面,上面有开关,一打开就像自来水一样。他自己动手安装了一套灌溉系统,连接到水井,定好时间,每天会按时浇灌他那片自留地。一看就知道,他是个上过山下过乡的“知识青年”,是个动手能力强,会过日子的主儿。

让我家领导记住这位朋友的是朋友这块菜地,还有鸽子粪。我家领导天生就喜好种菜养花之类的,我虽也有爱美之心,也懂得爱花惜草,但只是观赏型而不是实干型的。领导在学习和切磋过程中,发现跟这位朋友用鸽子粪作为肥料,不仅效果好,而且极便宜。回来后,便如法炮制。
但是,我们同行的另外一位同学,他的印象却不好。不记得我们在闲聊中谈到了什么,让他觉得这位朋友的言论太过激,甚至有些fd。也可能是在美国久了,大家谈话也没有什么忌讳。况且,文革过了好久了,都是90年代了。记得这位朋友,文革时期由于当时的家庭出身不好,小学毕业后便被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力。靠着自学,在文革后的77-78年高考上的大学,并且后来进入中国科技大学读研。人肯定是个聪明人。
作家莫言的经历,跟他有些类似之处。也是小学五年级后就不能上学了,在村里放牛打工。最后参军,无师自通地开始写作,成为创作颇丰,得到世界认可的作家。他家的富裕中农成分,让他几年报名参军无门。最后是通过一个偶然的机遇才“混入”部队。
要说一帮同学朋友在美国相聚,大家开心聊天,发发牢骚,也可能是有的。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的一位同学有了反感,反正我也没有印象了。多半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吧。就像老毕在餐桌上,酒喝高了,来那么两嗓子。
要说老毕这事儿搁在我们这儿,也就是大伙儿一乐,当然也有人可能会心里不舒服。想想,老毕当兵多年,又在中央广播电视台这样的地方工作这么久,充其量就是发发牢骚,酒后胡言乱语而已,难不成还真的是反党?其实这事儿最令人讨厌的还是那个举报的小人。只怪老毕交友不慎,拿事业开了个玩笑。
自打亚特兰大一别,我与这位朋友便再也没有相见过,后来听说他另谋高就,搬家了。再后来,就是最近听说的写作神人的消息了。
回到美篇上来。准备将闭关这几日的随笔,专门列入《闭关》一组文章。就把昨天随笔上载到了美篇,谁知还不能马上公开发表,要通过“核酸检测”。因为为重提到《往事并不如烟》一书,讲到右派章伯鈞,于是政审就通不过,就给封禁了。果然是不让人讲话。怪我自己没有记性!
闭关进入第二天,身体状况越发好了,感觉没事一样。上午领导感觉很好,用测试剂又自我检测了一下,还是阳性。不会那么快的复原到阴性的。我就不测了,因为不会这么快就转为阴性的。我准备从明天开始检测。因为考虑到这几天两个人都要测试,原来的四份加上后来的四份,恐怕不够用。于是昨天在网上又申请了一次免费测试剂,说是每户可以申请两次。没有想到今天就寄到了。
202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