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引起的各种新闻,随着女王的下葬和各国元首祭奠的结束,已经华丽落下帷幕。但是,跟女王去世有关的新闻却并没有消失。

今天有一则来自纽约警方的报道,讲到纽约市曼哈顿下城著名的地标“华尔街铜牛”(Bowling Green Charging Bull Statue)日前遭人恶意涂鸦,一群年轻人在铜牛上写下了“该死的女王”(fuck the queen)的字样。
警方表示,案件发生在9日凌晨2时30分,四名少男少女走到了位于莫里斯街(Morris St.)交百老汇大街的华尔街铜牛前,其中一人用马克笔在雕像上写下辱骂话后,沿百老汇向北逃逸。目前警方正在通缉作案嫌犯。
根据警方21日公布案发地的监控显示,嫌犯为二名少男二名少女。其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名身着白色连衣裙,似乎为白人少女,其他人皮肤呈深色,可能是非裔和西裔,也可能是亚裔。对于他们在公共建筑上随意涂鸦,尤其是那头在每天被游人围着照像的“华尔街铜牛”的行为,我不赞同。
但是这种行为是否违法或者犯罪,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只是觉得他们这样做似乎没有道理、也不合逻辑啊。这些年轻人应该跟女王陛下没有血海深仇,至少是女王陛下的言行不会直接伤害到他们这些年轻人吧?他们这样做,恐怕多半是属于来自荷尔蒙激增不平衡带来的青春期叛逆期行为。你们成年人不是要纪念那个女王吗,我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F”一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讲道理的,当然也无需什么逻辑。这也是一种“常态”。
不管这么说,正常一点的文明人都应该为这种大不敬的言辞道歉。

在一个好的学校有很多学生想上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看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择优录取”。但是在一些人眼里,认为这种方法“不公平”,要按各个族裔的人口比例来分配。纽约市教育局则采取一个看似公平的录取政策——“抽签”。一个就读曼哈顿优质公校实验中学(M412 N.Y.C. Lab School for Collaborative Studies)的学生收到来自美国手语和英语高中(“47” The American S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录取时,作为华裔家长的母亲只能用“傻眼”来形容。
“抽签”的规则是,考生可以填写12个志愿。教育局建议把好的、中等的、大的、小的学校都按照他们建议的比例填报。结果是,这个家长按照教育局的建议填表,不但12个志愿一个没有中,而且一个健康的孩子却被“莫名其妙”被分配到聋哑学校。难道这就是“抽签”所带来的公平吗?这不是抽出一个大乌龙,又是什么?
该考生学习成绩优秀,在百分制的考试中,各科成绩平均分为97,而且身体健康。该家长对孩子在候补名单靠前的学校逐一发邮件、打电话、进学校申诉。校方都说,这是市教育局的权力。于是该家长到市教育局访问,回复是:“这是校方的职责,你就回去等,哪有空位你的孩子才能进,而不是你选哪儿去哪儿。”这不是踢皮球吗?
不断四处“碰壁”的家长,加入所有“反对抽签”的抗议和示威游行,并在有关教育人士的协助下,不断给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写信投诉。这件事情被7月初“纽约邮报”等媒体披露,但是市教育局对此不置可否。不过,这位考生终于在7月中旬收到曼哈顿下东城亚洲研究双文高中(HS For Dual Language And Asian Studies)录取通知,这也是该考生的第一志愿。
怎么会这样呢?这种变化大有戏剧性了吧。报道的文章没有提及其中的原委,只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
不过,这个成功的故事可以给更多家长信心。为了孩子能进入理想的学校,为了“择优录取”的社会公正价值观,自己的利益必须要努力争取。在这种情况下,所谓“闹而优则仕”是完全合理的。否则,不仅天上不会掉大饼,还会将一个健康者变成残疾人。
无独有偶。想起中国在WG中也有这么一段经历,而且还正好被我赶上。WG前,上中学、高中以致上大学,都是要考试的。WG开始时,我正面临升中学考试,那时的报考志愿有5个。市教育局的建议: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都要填写。记得我填写了2个重点和3个普通中学。结果跟纽约“抽签”差不多,所有入学考试统统取消,我被分配到一个没有听说过,当然也没有填写志愿的中学。这所中学似乎连一个正规的中学名字都没有,听起来像一个“民办”中学。
对于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原则,作为受害者,难道不应该“造反”,难道不应该“革命”吗?或许这就是我参加“红卫兵”,批判反动的”资产阶级教育方针和路线“的原因?

当时的分配原则将“择优录取”的考试制改成就近入学的分配制。不论成绩好坏,按中学所在地和家庭地址划分。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一、我没有被分配到离我家更近的学校;二、跟我同一个地址的同学却被分配离我们很远的一所重点中学。对于市教育局是如何暗箱操作搞出这些乌龙的,已经是遥远的历史。虽然无人追究,但是却无法从那些乌龙受害者的记忆中消除。
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怎么分配才合理?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开始以来就一直争论的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以致于最后导致以武力和战争来解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可能实现吗?还是空想?
6年前今日,曾经做小诗一首。提醒我,哦,今日又是秋分时刻。

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