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冲突相对照 精彩人生依次来

看书也累,不仅眼睛累,有时候连脖子和腰身都会感到累,尤其是看长篇文章时,总是保持一种姿势。但是读书有所得,有兴奋和对情节发展的期盼。累了怎么办?当然是站起来,离开书桌和电脑,去干点其它的什么,比如喝杯咖啡提提神、吃点什么零食消除疲劳,干一些其他的事情让眼睛和大脑休息一下,如准备饭菜、洗衣服、做清洁,或者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什么的。有时候还会睡个下午觉,算是一种解乏,解读书之乏。然后呢,乏解了,于是又坐回原地,继续开始下一轮的“乏”。

“乏”中继续读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三【关山夺路】。

据他在书尾所言“这一本写得比前两本好”。人们常说文学表现“精彩的人生”。在他成长的按个环境中,人生充满了枯燥、沉闷、单调,令人厌倦,能不能以此做精彩文学作品的素材?鼎公认为可以,而且他做到了。具体如何做?他提到三点:

第一是“对照”。
他的山东老家,在国共内战中,有一段是时间叫做“拉锯战”地区。一会儿国军打过来、又走了。一会儿共军突然来了,又走了。于是,村子里有两个村长,或者一个村长两幅面孔,一个应付国军,一个接待共军。学校有两套教材,国军来了一套,共军来了另一套。一个乡公所有两张照片,一张蒋先生,一张毛先生,国军来了挂这一张,共军来了挂那一张。有些乡镇拉锯拉得太快,拉得次数太频繁,干脆就做一个画框,正反两两幅人像,一边毛先生,一边蒋先生,挂在办公室里,随时可以翻过来。这就是对照,精彩吗?

第二是“危机”。
解放军攻天津的时候,他们十几个国军下级军官,住在一家大楼的地下室里。解放军占领天津市后,他们躺在地下室
里,不敢乱说乱动。突然间,一颗手榴弹咚咚咚从阶梯上滚下来。手榴弹碰到他大腿时停了下来,冷冷地停在那儿,竟然没爆炸。那时共军用土法制造手榴弹,平均每四颗中有一颗哑火。这就是危机。如果手榴弹爆炸了,就不精彩了,如果没有这颗手榴弹,也不够精彩。

第三是“冲突”。
平津战役结束,他被俘,在解放区穿国军军服,这身衣服跟环境冲突,当然处处不方便,今天想起来很精彩。后来由于一次精彩的遭遇,他又穿解放军的衣服进入国军的地盘,于是衣服跟环境冲突,又发生了一些精彩的事情。冲突会产生精彩。

在这本书里,对照、危机、冲突各自延长,互相纠缠,滚动前进。此外,还有许多精彩的比喻,鼎公把《关山夺路》比作“国共好比两座山,我好比一条小河,关山夺路、曲曲折折走出来。“这也是精彩的人生。

在写作和文学其他的表达形式上,以上三点都是很好的方法。写回忆录,鼎公还不忘讲跟写作有关的问题,这是额外的收获。

不过,我倒是觉得,要写出“人生的精彩”,关键还是在于人的心态,或者在于作者的看法。大家都知道,同样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心态。如果人生的态度积极乐观,你会看到生活中的精彩处,你的作品也会折射和反映这种看法。反之,你将会觉得人生苦闷令人厌倦,作品便也消极颓废。

表达方式和写作的方法,固然非常重要,但很难想象一个认为人生乏味的人,怎么可以写出表达人生精彩的作品来。


05/12/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