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三流导演”胡侃 追《去有风的地方》

追看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告一段落。剧情竟然按照我这个三流导演的预设发展并结束,没有一点惊喜。不知道是应该夸奖自己,还是要为自己感到悲哀。

与其说是去有风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去避风的地方。追风小院的几位租客,都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到打击或者遇到挫折的人。从女主角的遭遇开始,生活中最要好的闺蜜,年纪轻轻,芳华正茂,忽然患病离世。沉重的打击,让她一下子意识到人生苦短,许多想干也可以干的的事情,由于疏懒和耽搁,竟成为毕生的遗憾。于是她毅然辞职,为了实现闺蜜生前的愿望,来到云南。重新思考人生,她今后是否像个钟表上的齿轮,每天周而复始向前转动,直到有一天被时间磨损,被别的齿轮替代。

可以说,这就是我前半生的写照。诚如女主角的姐姐,即使意识到这一点,也因为责任和义务,终究作为一个齿轮,被时光的钟表磨蚀掉青春和壮年,最后按时被替换下来。万幸的是,在周身被磨损,腰酸背疼和老眼昏花的代价下,获得些许挣脱樊笼的自由。身边有些人,甚至连这点可怜的自由也没能熬到,就彻底自由了。

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人不是这样度过的?意识到这一点又能怎么样?无非是自寻烦恼和多些痛楚罢了,世上又有几人能过做得了自己的主呢?明明知道自己的处境,却又无力挣脱世俗,岂不是徒然增加一些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倒不如,浑浑噩噩之中得过且过,少受一些灵魂上拷问的酷刑和无力挣扎中的煎熬。

知道有知道的痛苦,不知有不知的安然。这是做人面临的选择之一。

往往得不到的东西,才被人向往、追求和珍惜。这可能就是作者创作女主角的初衷。有人认为,这也是人生的目的。一旦到手,就像登上一座山顶,踏在脚下,继续像新的山峰攀登。将本质上的欲望,美化成纯洁的向往, 是人类一种自欺欺人的虚伪。

一进小院,就是一位闭目端坐无语的大师。这是一位曾经在商场上运筹帷幄屡战屡胜的老总,后来被市场大潮吞没,输得倾家荡产。自以为看破红尘,想在这里以遁世而获得顿悟。

一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过来人,在打坐中,他在思考人生的目的,到底是看破红尘后四大皆空,遁入空门,还是积极面世,在尘世间修行?最后还是坠入红尘,不得自拔。或者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楼上一位足不出户,夜里灯下冥思苦想,白日里不见人和阳光的小妹妹,是一位网络作家。为了躲避家长每日里“关爱”般的呱噪,和没有灵感写不出东西来的压力,困惑之中,来到小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父母和四周。这是一个害怕与人交往,将自己紧紧包裹在蝉茧的舒适度里,靠父母豢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破茧而出的蛹。

殊不知,她真正的避风港是她的父母。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经济后援,不知她能否继续写下去,甚至生存下去。不得不感到,世界上有些父母的爱太伟大了。真希望这种伟大能够荫庇子女一辈子。人生倘若蒙此福荫,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呢?

接着出场的是一位流浪的驻唱歌手。他创作的歌曲得不到社会的赏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才干。北漂闯荡多年,成为人们口中“老师”的级别,却和大多数想走和正走在这条路的人一样,始终得不到业界和公众认可。于是漂泊到这个鸟不拉屎的角落里,在小酒吧演唱,混口饭吃。白日在小院写歌曲,晚上在歌场撩妹。早已丧失当初的雄心壮志的他,等待命运垂怜,或许天上掉下一块大饼。

作者就偏偏从天上砸下一块大饼来,如同红楼梦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过林妹妹跟宝哥哥在天上是有木石前盟的,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这个充饥的大饼,画的是一场当前颇有些流行的“姐弟恋”。我对姐弟恋并无反感,反倒觉得这是对世俗婚姻观的一种反叛,是社会的一种前进,跟某些男士的爷孙恋有得一比。但是,用一个避风大姐姐的爱情,把驻唱歌手从低谷中解救出来,跟作者将避风港的消极负面,努力描绘为积极向上的“去有风的地方”的宗旨,似乎有点相悖。

最后一位小院住户,曾经的上海网红歌手“节目主持人”,因为做善事,反倒被人误会,遭到网上群殴而声名扫地。于是逃离上海,毫无目的前行,直到“偶然”碰到此地一位好心善良的村民弟弟。她的这段故事一直到连续剧的最后,在前面重重伏笔下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人们当然期待这段故事的分量会很重,或许有爱的火花产生。

经过一年多的追风疗伤,她终于敢于坦然面对大众,重新面对镜头主播。但是,这个过程似乎有些匆匆带过的感觉。并且,对那位由于偶遇而结识的,好心善良默默爱着她的村民弟弟,也只是一句话,“我只是把你当弟弟”就一笔交代了。相对于那个后来才从天上掉下来的“姐姐”和歌手弟弟,一见钟情陷入爱河,不免令有些观众失望。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样写比较真实。让一个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女主播姐姐,跟一个乡村里土生土长木讷弟弟,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相爱和结合,该需要多么“巨大”的理由啊!作者写得出来吗?读者会相信吗?

于是,就回到了男主角。从有风的地方考入北京的大学,毕业后从事创投,算得上是成功的精英人士。辞去大城市高薪工作返乡创业。是的,我相信世界应该上会有这种人,但是,这种属于反社会主潮流的人,总是少之又少。当然,我们不能以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评判人或事物的标准。这样一个过去是返乡的秀才,甚至是举子进士级别的当代优秀人物,似乎才可以匹配从北京到乡村里来的女主角。

这种正面的高大上人物塑造,正是当下提倡和歌颂的。自然而然就流露出经意和不经意之间做作和斧琢的痕迹。而且还用价格更高的美好爱情来为之涂抹和渲染,这实在是三导编不出来,或者说是望尘莫及的。尽管如此,喜欢看这种爱情的人却大有人在。有市场啊。

那么,到底是什么会让我一直追风。实在话,我是想等待一个意外又实际的结局。我想,至少这应该是个二流的导演或者编剧吧?虽然最后没有等到。

再就是演员的阵容不错,不是那些当下充斥屏幕的,只有脸蛋身材没有大脑的一群娃娃,在那里呲牙咧嘴张牙舞爪,学习表演不及格,还在补考中。这个演出的团队,当属于中等偏上,不仅演出卖力,而且自身有实力。

最后,是拍摄的景点。云南的苍山洱海,我曾经旅游去过的地方。当主人翁站在平静的洱海岸边,远望朝霞和暮色中的连绵苍山,我会感到身边仿佛有熟悉的清风拂面而过。我会想起洱海船上金花的服饰、大理城的城门、三塔寺的倒影,和蝴蝶泉边叮咚的歌声。

景好,人美,故事一般般。


01-25-2023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