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缓酌樽中酒 秋凉容调膝上琴

农历节气,今日处暑。阴雨,气温74-83华氏度,凉快。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以前没有注意,一直误以为此处的“处”是处于某种状态的意思,意即这个时令是处于暑期。其实,仔细想想,夏天到了(夏至),经历了小暑和大暑的炎热后,进入秋天(立秋),再往后就没有暑气了。此处的“处”,当然应该是终止的意思,也就是“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的物候为: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后两个物候比较容易理解。天地始肃,是指天地间万物开始衰落,肃在此处为“肃杀”,秋冬季节草木枯落衰败的气象。禾乃登,禾,指稻秫菰粱之类,登就是成熟,登场的意思。

第一个物候“鹰乃祭鸟”是什么意思?据古人解释:“鹰,义禽也”。为什么说鹰是“义禽”?古人认为秋气肃杀后,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这当然不能算为义举。但是鹰在食前必先陈列祭祀之,就像人类在饮食前,先以捕捉的鸟祭祀一番。原来,这才是古人所说的“义”之所在。

“祭”,祭祀,出自中国古代“牺牲”仪式,是宰杀成为祭品的牲畜,如牛、羊、猪、鸡、鸭、鱼等,来向天地、神灵、亡魂祈祷的一种行为。古代的人把动物祭作为一种仪式,采用完整、珍贵和美好的肉食来取悦神灵,以期获得上苍的护佑。有些原始或者野蛮的部落,则用人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他们认为之所以会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是因为是神灵有所不满。

【诗经】中对于献祭和祭品的记录已经详确细致,例如:《周颂·潜》中写道: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记述周天子以各种嘉鱼献祭于宗庙盛况的简短乐歌,写在漆水、沮水的深处,藏有各种各样肥美的鱼,把它们打上来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

不过,祭祀一般指的是人的行为,难道鹰也会祭祀,像人类一样,先行“祭鸟”之仪式,感谢上苍带来的秋凉和丰盛的食物?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在生活中听到过,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但是这一说法有点难以令人信服。

不过,有一种说法,比较可信。处暑节气,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为过冬储备能量。实际是准备过冬,将猎物储存起来慢慢地吃。而在古人的记载中,这一举动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所谓的“鹰,义禽也”。

唐朝有个叫元稹的诗人,有一首五言诗【处暑七月中】,写道: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尤其喜欢后两句,不由得捞出柜中美酒,缓缓咪上一小盏。只可惜不会操琴,改听一曲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


08/22/2024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