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看到一位大姐的诗,有感春雨而发。其中有两句回忆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知青不怨寒冬冷,但喜停工好赖床。”同样是下过乡的另一位知青大哥心有灵犀一点通,评论到:“真是写到知青的心里了。我那时就是盼天常下雨。”大姐回复道:“还得下大雨吧?不然穿蓑衣戴斗笠也要出工的哦!”大哥忙回答:“是哦。一天到晚光着两脚。每逢雨季,浑身是汗、雨水和泥巴,湿漉漉的。”

现在的年轻人,出门有伞打,有公车坐,或者自己就开车出行,还能体会到当年是知识青年,现在已经是爷爷奶奶一辈人的感受吗?不过,即使是同龄人,同样是知识青年,城里长大的知青和农村土生土长的,他们的感触也是不一样的。
看到莫言跟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一段对话。其中一段也正好聊到这个问题。莫言说“六十年代天天下雨,农民看见今天又下雨就很焦虑,会想到南边那块玉米地要涝了,那我今年年底可能要没有饭吃,生产队的粮食就会分得很少。知青就不会这样,他一看下雨就会特别高兴,今天又可以不出工了,又可以在家里玩。”
作为农村里生长的知青,莫言说他跟城市知青作家的区别,在于他了解农民,他知道农民碰到一个事物他会怎么想。由此我想,同一个事物,由于出生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想象不出别人怎么想。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何不食肉糜?”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奏报,老百姓荒年没有吃的,有不少人饿死,大为不解。皇上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同样的一件事,如下雨,知青有知青的感受,对于他们来说,农村的日子确实比城里苦,体力劳动确实是累。这是事实,一点都不错。他们的感觉是真实的,现在看来,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农民的感觉虽然不一样,但是也是真实的,同样也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感觉和感情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主观的。晋惠帝的问题至少让人觉得他还是想让饥民“食肉糜”的。同样,对于俄国入侵乌克兰,或者是徐州铁链女,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使看法有不同,也不一定就要指责和批评对方吧。世界上有许多问题都是复杂的,哪怕是简单如下雨这个日常情况,有时候,轻易不加思考的指责其实也暴露了自己如晋惠帝一样的无知和片面。
回想到自己一些对下雨的认识。文革中,从武汉下放到宜昌,记事以来的第一次搬家,生活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离开熟悉的学校和同学,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望着教室外滴滴答答的秋雨,作了平生第一首有感而发的小诗:“往年秋雨窗外,今朝秋雨湿衣。明日秋雨安在,望此秋雨惆怅。”一首今天看来少年初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勉说愁的幼稚小诗。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队工作,具体的工作是在钻井队打钻。钻井平台在野外,我们住在农民家里,工作在田间地头的钻台上。钻机开钻后就24小时不停,因此我们的工作是三班倒。记得那年也是严冬未尽,春寒料峭料峭之时,连绵阴雨不停,正值轮到大夜班,晚上11时上班到天明7时下班。从老乡家的驻地走到钻机平台大约三四里路,有一段路从农村的田埂穿过。平常,白日里走一趟大约20分钟。
通常上大夜班,晚间都会早早休息,睡到10点半后起来上班。夜雨中起来,穿上地质队发的雨衣和雨靴,手里拿着一个手电筒,就出发了。比起农民和知青的“穿蓑衣戴斗笠” 来,装备是好多了。走不多远,雨水就开始顺着雨衣从小腿部分流入雨靴。因为雨衣不够长,直到膝盖部分,不能全部遮挡腿部,所以雨中走的时间长了,膝盖以下的裤子,内外两层,就湿透了,而且连袜子也湿透了。真还不如知青们“光着两脚”来得痛快。
上身穿着棉袄,裹在雨衣里,还好是干的。但是,夜雨间,行走在田埂上,完全没有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上》那种活泼轻松、心情悠闲、意境优美的感觉。雨间的田埂,被雨水打湿后,走在上面滑溜溜的,不小心就会掉到下面的田里。而且,稀泥开始在往鞋底聚集,雨靴底部的稀泥越粘越多,越来越重,田埂也越来越滑。走着走着,裹在棉衣雨衣中的上身开始捂得出汗了,内衣开始黏糊起来。脚底是湿漉漉的雨水,上热下凉,走一步里外都吧唧吧唧的作响。把鞋子从稀泥中拔起来,又踩下去,继续沾上泥巴,走一会儿,太重了,就使劲将一只脚在空中甩哒掉鞋底的泥巴,然后在甩另一只鞋上的泥巴。就是这样,不小心雨靴还是会把泥巴带到鞋子里面来。此刻,真怀念城里阳光灿烂的日子,怀念无拘无束甩着手,大步走在马路或者人行道上的时光。想着什么时候回城,一定要在马路上甩开手,舒舒服服地走几步。当然,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每天早晨走在社区宽大平整的人行道上,地质队雨夜的情景还会不时在树丛的阴影中晃荡。
走到机台,已经浑身上下内外湿漉漉了。接了班以后,等钻机进入正常钻进模式,一个人在机台上值班,其他的人就脱下雨靴,把袜子洗了,连裤子带腿一起放在机台上的火炉边上烤起来。同时,把晚上准备的宵夜,馒头、花卷或是红薯都放进炉子底部。等到下半夜人困马乏时,那时袜子和鞋都烤干了,裤子也干爽了,把烤得焦黄的“宵夜”们拿出来“提神”。馒头或者红薯的香味,夹杂着袜子和鞋子的味道,便混合在一起,助我们渡过黎明前的黑暗,迎来新一个清晨的曙光。
未经作者同意,擅自将《乡间的小路上》歌词更改,以记载地质队夜雨中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光。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粘泥的雨鞋是我同伴
雨衣闷出大汗在胸膛
黑夜的大雨是打湿的衣裳
拿把电筒在手上
噼啪的雨声在流淌
滴答滴答滴答它们唱
还有一支水流在雨鞋里响
雨水下在脸上
哼一曲上班小调
任烦恼在夜雨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回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2022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