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在佛罗里达留下两三天的寒冬模样,便不露声色地悄悄离开了。早上一起来,又是佛罗里达的冬天,从前两天的30-40℉一下子提升了十几度。走在60多华氏度的早上,全然没有寒冷的感觉,连风吹在脸上都是软的,软得像江南西子的气息,不由得猛吸了几口,以排除前两日淤积的风寒。更不要说白天的气温上升到近80℉,已经接近历史上今日的最高气温。

查了一下天气预报,这一周的高温都在80℉以上。佛州此时的历史最高气温为83°(1999年),平均气温为72°。今天气温超过平均气温,明后天将接近历史最高气温。墨西哥湾的暖流开始反攻,并迅速占领佛州西南部。
一大早就是多云阴天的架势,路上开始出现短衣短裤的早行者,明天早上我也打算试试短衣出门。
看到又一个莫斯科红场事件的报导。我印象中的莫斯科红场事件,指的是1967年初,中国留欧学生在苏联莫斯科红场拜谒列宁墓时,被苏联警察打伤的事件。那时正值中国WG开始不久,这些留欧学生准备经过莫斯科回国参加WG。在莫斯科停留期间,这些学生打算顺道去红场瞻仰列宁的遗容。瞻仰过程中与苏联军警发生冲突,多名学生遭到殴打,受伤者30余人,近10人受重伤。彼时中苏关系一直不好,经此,双方关系更加恶化。这个事件发生在我们红卫兵大串联结束后不久,因此印象比较深。

不过,在此之前的1963年,莫斯科红场发生的留学生事件,比这个大得多,却好像没有听到中国的报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涌现独立潮。当年的苏联出于统战需要,为了拉拢这些国家,建立了专向全球招生的大学,吸引非洲留学生。这些人里也确实出了一些人才和拥护前苏联的支持者。比如西非安哥拉的前总统——多斯桑托斯,不仅在苏联留学,还娶了苏联妻子。最终在苏联支持下,回到自己国家当上了总统,苏联也借此间接控制了安哥拉的政治和经济。

前苏联给这些非洲留学生的待遇超过了全苏大部人的薪水,据说是当地大学生补贴的3倍。非洲留学生良莠不齐,一些非洲留学生的行为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感,而由于各种原因,非洲留学生对前苏联也有许多不满的方面,双方积怨甚深。
1963年12月,正值莫斯科冰天雪地之时,一名非洲(加纳)留学生死在效外的雪地里。经过调查,加纳医生在报告上确认死因是深度醉酒。此事成为一个导火索。
非洲留学生认为加纳留学生是被打死的,于是近五百名非洲留学生立即涌到莫斯科红场,他们高喊口号游行示威。据说还有烧毁汽车,趁机打砸沿街的商铺的行为。混乱持续了两天,引发西方记者关注。在接受采访时,这些非洲留学生在西方媒体面前,大力吐槽前苏联“种族歧视”、“杀害非洲人”。
最后,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重拳出击,取缔黑人留学生组织,逐步取消对他们的特殊福利,借此将黑人驱逐出境。
今天看到微信中陡然出现这个消息,自然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目前对非洲留学生的情况。
记得十多年前回到母校,一位当年的学生时任学校留学生院的院长。经他介绍,留学生基本上都是非洲国家来的,而且多数是中国政府出资提供他们留学经费,这一点跟当年前苏联对待非洲留学生何其相似。不过,似乎中国在这方面处理得比前苏联要好,因为至少目前中国没有出现过非洲留学生的“天安门事件”。只是偶尔听说一些地方(广州)出现过非洲人闹事的传闻,不得要旨。
中国人有没有类似的“种族歧视”?一两千年前春秋时期的著作《左传》中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说的记载。古人所谓“戎狄志态,不与华同。”也是这个意思。现实的情况是,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主体民族,多多少少都会对少数民族在意识上和行为上有歧视,不管政府、当权者或者主流意识是多么的“政治正确”。
不过,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华夏素有同化异族的传统。君不见,曾经的大元朝蒙古帝国,以及满族人的大清国,不都是最后同化中华一体了吗?
这是一个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的现象。
01/23/2024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