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马蹄湾将不复存在,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牛轭湖,像一颗碧绿的猫眼石镶崁在科罗拉多的红土高原上。
今天的主要景点是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马蹄湾,有两条路可以到达。一条是北线,顺着89公路往东,再往南,路程顺畅,但是一路上没有什么好看的。
另一条是南线,先走89A公路,一路向东,走小路北上到马蹄湾。第二条路通过走小路,会穿过朱崖国家纪念碑(Vermillion Cliffs National Monument),大理石峡谷(Marble Canyon),李氏轮渡口(Lees Ferry)和格兰峡谷(Glen Canyon)。全程大约120英里,开车2个多小时。自然,我们选择了风景多的第二条路线。
一马平川
89A公路是一条只有一条车道的3级公路,不过基本上一路无人。这就是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美国西部公路。从山地出来后,是一马平川的平地。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红土和沙漠植物,可以说是荒无人烟。一条公路笔直笔直,前后看不到边,走在上面闭着眼睛也能开。只是万一出现故障,前后无人相助,有些令人不安。以前总是在脑海里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到这种地方来开开车,体会一把西部大荒漠的滋味。今天,我就在这里驾驶着我的“空育”,跑在这“一马平川”的西部公路上。虽然没有电影镜头中车轮后滚滚腾起一溜黄色的烟柱相随,但是,这把瘾,我算是过足了。这也是不虚此行的一条。

一路上80英里以上的速度在荒原上飞驰,不久就进入了所谓的朱崖国家纪念碑。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碑,只是远远看见一排排高大平顶的朱红色(vermillion)岩石山脉,远处看就像中国的长城。这里的海拔范围从3千到6千多英尺(900到2000米),不算高山,算是高原。这座高原中,我们开车路过了帕里亚高原(Paria Plateau)和帕里亚峡谷(Paria Canyon)和朱红悬崖(Vermilion Cliffs)。

看到路边的一个说明,该地区的地层像一个五层颜色的巧克力蛋糕。从上到下分别为粉红、灰色、白色、朱红和巧克力色。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我和同学,虽然专业不是地质类,但是修过的地质课程和多年的熏陶,让我们对地质学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也特别留意各种不同的地质现象。
这些朱红色岩层,虽然是陡峭的悬崖,但是一看就知道是沉积岩类的岩石。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石灰岩和页岩组成。这些沉积岩已经被水(科罗拉多河水)深度侵蚀了数百万年,暴露出数百层色彩丰富的岩层。该地区的特点在于不像中国的山地,或是美国其他地方的山脉,顶峰多为尖顶。这些沉积岩以台地、小山丘和大型高原组成,散布着陡峭的峡谷。在朱红色的装饰下,显得美丽壮观。
因为路程不远,我们走走停停,不停地在一些奇特的风景前驻足和拍照。这也是自驾游的好处之一。路过一个叫做悬崖居民旅馆(Cliff Dwellers Lodge),大家停车下去方便一下。看见几块崖壁上滚落的大石块,沿途常见这种现象。

科罗拉多河
大约10点钟左右,我们进入大理石峡谷的范围,到达一个叫做纳瓦霍桥(Navajo bridge)的大桥。拐进去看到一个纳瓦霍桥解说中心,也是一个展示北美洲原住民工艺品的商店。纳瓦霍桥是两座横跨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r)的公路桥梁。桥身由一个巨大拱形插入被科罗拉多河切开的高耸红色石壁。大桥全部由不锈钢或者是其他金属构成,是一座的银灰色的现代桥梁。远远看去,像两架精巧的金属积木,搭建在古老蛮荒的朱红色纳瓦霍印第安人的大地上。

桥头砖石中镶嵌有纳瓦霍保留区的石板标志。纳瓦霍人是美国西南部的一支原住民族,为北美洲地区现存最大的美洲原住民族群,人口据估计约有30万人。纳瓦霍族也拥有现今美国面积最大的印第安保留地,部族政府称为纳瓦霍国,横跨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犹他三州。部族政府拥有地方自治权,首府设在亚利桑那州的窗岩(Window Rock)镇。

终于,从桥上看到西部跟大峡谷息息相关的科罗拉多河了。绿色的科罗拉多河在桥下平缓的流淌,间或有几只游船点缀其间。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我心中的科罗拉多河应该像黄河一样的汹涌澎湃,肆意咆哮着在科罗拉多高原奔流不息,切割侵蚀风化着高原上的盆地山脉。没承想竟然是这样一条温婉秀丽,婀娜舒展如江南美女的碧链。简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反差(shock)!

继续沿河前行,到达科罗拉多河边。一定要下车用双手匊起一捧碧绿清亮的科罗拉多河水,来洗涤我布满征尘的面目。走在河滩的细沙上,犹如走在戈壁滩的沙丘上,松软吃力。

沙滩上残留的树干残枝或许一万年后就成为化石。

眼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对岸红色的石壁处是湍急的河流,还有游人坐在皮艇上漂流。

在科罗拉多河上小息,得到河水清凉的洗涤后,我们继续前行。在前往利斯渡轮(Lees Ferry)渡口的途中,我们看见了一种巨石长在其它石块上的现象,想必是河流冲蚀和风沙侵蚀共同作用的效果。

它们远离岩壁像个遗弃的孤儿,又仿佛跟母岩恋恋不舍;或者说像外星人乘飞船离去后,尚未来得及赶上最后一班车的遗留者,默默承受地球上烈日骄阳烘烤的惩罚。听说,有国人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可口的食用菇菌。那么,读者您的想象如何呢?

离开渡口,开往我们今天主要景点马蹄湾(Horseshoe Bend)。由于河湾环绕着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作了“马蹄湾”,又名“蹄铁湾”。这个景致,在中国也有。记得早些年我们到中国云南旅行时,在金沙江畔看过激流飞溅的虎跳峡后,曾经到过石鼓镇附近号称“长江第一湾”的马蹄湾。
记得当年学习地质课的时候,老师讲河流作用时,学过河流的河曲和牛轭湖的现象。牛轭湖是指地势平缓地区流淌的河流,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这些湖泊又会慢慢演变成为江河边上的湖泊,比如中国的洞庭湖、鄱阳湖、白洋淀、洪泽湖等。
马蹄湾,其实是河流形成牛轭湖之前的现象。站在观景台上,看着绿色的马蹄围绕着中间的红土岩层轻轻地流过,想像亿万年后,这个马蹄湾后面那块岩石,很可能就会被河流侵蚀作用切断。那时候,此处的马蹄湾将不复存在,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牛轭湖,然后像一颗碧绿的猫眼石镶崁在科罗拉多的红土高原上。
看完马蹄湾,已经是下午一点。我们到达此行的驻地,亚利桑那州的佩吉市(Page)。在一个三明治快餐店里简单吃了一个快餐。下午空余的时间,我们又观看了周围其它的景点。

首先是号称美国第二大人工湖的鲍威尔湖(Lake Powell)。鲍威尔湖其实是位于美国犹他州与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科罗拉多河上的一座水库,由格兰峡谷大坝蓄水而形成。以其库容量计是美国第二大水库。水库得名于探险家约翰·威斯利·鲍威尔。不过,我们去时,水库似乎处于干涸季节。几块零零散散的人工湖散落在高原上,没有什么气势,不值得向游客推荐。

但是周围的格兰峡谷大坝(Glen Canyon Dam)倒是值得一看。中国的三峡大坝开始动工时,我就在宜昌上高中。三峡大坝当时的指挥部就占用了我们学校的校址。我们学校从此就从镇景山搬到了城里。从葛洲坝建坝到三峡大坝完工,不管国内国外,我都一直关注着。面对这个玩具模型一样的格兰峡谷大坝,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讲,都跟中国的三峡大坝不能相比。但是美国的科普教育做得很好。在游客中心,除了有该地区详细的人文地理环境介绍以外,还有美国几个大坝跟中国三峡大坝的各项技术指标数据。傍边还有水力发电站的模型,让孩子们通过模型,动手体验水力发电的原理。
当然,以上体会也是从一个地质大学毕业学生的眼光出发。面对着大自然这些鬼斧神工般奇特瑰丽的地貌,相信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到各自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
05/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