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全暝湖光浮 日照瓦蓝白雾开

又逢一场大雾,天地一笼统。

南朝·粱·萧泽《咏雾诗》有“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浮尘。乍若转烟散,时如佳色新。”诗中没有华丽的词句和缤纷色彩,像一幅白描的中国水墨山水。近处如同雾气随风飘动,如蒙蒙的细雨。映在阳光下,又像是游动的尘埃。以此来比雾的迷蒙湿润、飘忽不定的特点。

出门观看,“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后院湖上,白茫茫的一片,仿佛一堵白墙,遮挡了视野。不仅对岸的树看不见,连房屋都恍若如失。正是山光全暝水光浮,数里霏霏晓雾收。起从水面萦层嶂,犹似帘中见画屏。

抬头远眺,“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则是飘飘茫茫,冥冥不见天日。犹如“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

只是这场雾下的有些奇怪。通常是“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寒阴白雾涌,飞度碧空前”。清晨外面夜里水汽凝聚,加上温度适宜,便可形成一场大雾。今早出门,在路边伸筋拉腿,弯腰挺身之时,天空还是清澈的浅蓝色。东边的阳光已经从树林的缝隙里,细细密密的穿透出来,一个平常大晴天的模样。

走了不久,快到社区的南门处,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见西北面一层薄薄的云雾袭来。等走到头,转过身来,满眼就是“天地浑浑物尽收,淡处迷蒙远还浓”了。原以为雾是地上升起来的,或者是在地面形成的。现在看来,雾也是可以从天而降的。

回来吃完早餐,再抬头看窗外,已经是“乍若转烟散,时如佳色新”,“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不到一个时辰,竟又是阳光灿烂,白云蓝天,日照瓦蓝白雾开。如果不是早上亲身经历那远方飘来的大雾,那里知晓方才还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有感,作【踏莎行·瓦蓝雾】记之。

似雨疑风
含烟凝露
菰蒲朝霭迷汀鹭
浓阴拂树隐徘徊
凭阑观景谁同赋

缥缈游踪
云深去路
乡关却在朝朝处
任它风雨任它晴
踏莎瘦马歌归去


12月9日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