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雅言谈尔雅 与时俱进叹消亡

读闲书《不读“尔雅”》。《尔雅》是本什么书,不读不知道,原来是本词典,而且是一本特殊的词典。

《尔雅》像一本同义词的词典(我没有读过),根据作者的解释,将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按照词义和事物类被编排,放在一起来解释。这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学习古代诗词的时候,发现古时候对相同的事情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对于欣赏和习写诗词,了解这些细腻的差异对于理解和品味颇为重要。很希望有一本这样的同义词的词典。

这些同义词的细微区别就像喝茶,人们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等。每种茶叶的类别还可以细分,仅以绿茶为例,以我挂一漏万的喝茶体验,就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恩施玉露、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峨眉毛峰等。我喝过的青茶类有台湾乌龙、铁观音、白毛猴、大红袍、铁罗汉等。同样一个“茶”,由于其物理特性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其味道和口感给喝茶者带来感觉和愉悦各有不同。

夏日里,我喜欢绿茶和青茶,譬如西湖龙井毛尖和台湾铁观音。天凉了,我偏好红茶,原来喜欢产于鄂西山区渔洋关的宜红,现在买不到了,改为饮用英国伦敦的红茶。

又比如喝酒,按照其酿制方式,分为三大类,酿造酒、蒸馏酒和配制酒。酿造酒又分为葡萄酒、黄酒、啤酒和清酒等等。蒸馏酒又分为中国白酒和外国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龙舌兰和伏特加等等。配制酒就不计其数。仅仅以中国白酒来说,又可以根据谷物细分为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酒类;按照香型又可以细分为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老白干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等其它香型。

以我的口味,偏好清香型的大曲类如五粮液,我不喜欢浓烈的酱香型如茅台。大概因为小时候受到武汉汉汾酒”黄鹤楼“酒味道影响的缘故。

正如《尔雅》第一篇“释诂”对古代同义词的解释,一开章就讲“始”的不同表达方法:“初、哉、首、基、肈 、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还不算多,一个“大”的意思可以几十种表达:“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厖、坟、嘏、丕、奕、洪、诞、戎、骏、假、京、硕、濯、訏、宇、穹、壬、路、淫、甫、景、废、壮、冢、简、箌、昄、晊、将、业、席,大也”。这里面我大约知道5-6个跟“大”有关的词,惭愧!

“尔”和“雅”又是什么意思?历来关于《尔雅》书名的来历有不同的解释。不过,多数人采用的是传统的解释,即:“尔”通“迩”,是“近”的意思;“雅”为“正”之义,为官方语言,即“雅言”。《尔雅》即接近雅言,雅正之言。这种解释,我认为是说得通的。

据说,《尔雅》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单语言词典,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书。所谓“训”者,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诂”者,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这种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从步行的徐缓,到马车,汽车、火箭以及AI每秒几十万亿的飞速运算,人们开始习惯快速吸取资讯,快速消化信息。语言中那些个微妙、迂缓、暧昧、精秒的表达,还会有几个人像品茶一样耐心品味,势必被摈弃和淘汰,只剩下一个“大”,以及类似那些最直接裸漏、最显赫嚣张、最夸张吸睛和最咄咄逼人的词汇。

由此想到,古人处在那麽原始的社会,不要说AI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连原始的蒸汽机都没有见过,更不知道宇宙飞船和无人驾驶,但是却有几十个“大”的无穷慨念和几十个形容飞翔的词。那时的人们(古人),他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想象力、好奇心和表达力?

语言,这个人类思维表达的载体,是越简单越好,还是相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对读不读《尔雅》的回答。

往时今日

八年前,还在马州的今天,习作忆江南小令一首。

关山远,魂上楚云间。欲枕平湖寻旧梦,还将激浪濯苍颜。游子杳不还。


07/17/2024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