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领导网上看中了一双鞋,我劝她到实体店“斯凯奇”(Skechers )去试穿,看看是否合脚。结果,试了几双,都不合脚——鞋太瘦了。正如有人比喻婚姻一样,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由此“散发性”地思维一下,(这个表达方式,是我最近从一个过去的大学同学,现为某大学教授兼博导,那里袭来,)试婚也是很有道理的。两个人开始相好,对未来没有把握的话,可以试着“婚”一下。不行,就拉倒;行,就继续走下去。这样或许比结婚后再离婚要好一些,至少省却去民政局两趟的个人麻烦和浪费公共资源。试婚期间,我确信,肯定有双方发现“鞋”虽然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穿起来却不合脚的情况。不过,试婚期需要多长,其间要不要生孩子,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再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发现实际情况是,即使过了试婚期,脚对鞋子都满意,甚至过了“七年之痒”的阶段,仍然有可能出现离婚的情况。其一,人,是多变的,试婚前后可能会有变化,鞋子因此变得更合脚或是不再合脚;其二,其它外因的变化,如有第三者或者第X者插足以及环境地位等变迁,就会感到原来合脚的鞋子磨损了、样式陈旧了,不合脚了。看来,用脚和鞋子的磨合度来比喻婚姻,还是不太恰当。试婚,未必能解决问题。不试婚,也可能就鞋合脚,甚至白头到老。
最好是灰姑娘的脚穿上王子的水晶鞋,这样鞋子和脚永远不变。但是,那只是由于鞋子无法保证让脚永远满意,而在半夜里产生的美好又可怜的憧憬。
回来顺便到一家本地农产品商店去买些蔬菜等食物。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看起来比较新鲜,很多农产品都标着“新鲜”和“现采现摘“的标志,只是这样一来,价格就“自然”上去了。我对这些“现采现摘”的新鲜有着合理的怀疑,因为,这个“现”肯定不是当着我的面“现场”从地里或者树上采摘来的,这个“现”可能是今天一大早,还是昨天,甚至是前天…?
我对新鲜的标准是:看着、摸着、闻着等感官器官都觉得新鲜,再加上大脑的综合判断,及格过关就行,比如说苹果、西瓜隔一两天,新鲜程度不会有很大的差别。况且,有些水果还不宜吃新鲜的,比如菠萝,新鲜翠绿的,肯定没有放了一阵后,成熟到颜色变黄的好吃。这家食品店有个自动削菠萝机器,顾客在货架上挑一个菠萝,连上面坚挺的叶子一起放到机器中,一按键钮,一个去掉外皮内核并切成好几瓣的菠萝“肉”就掉在下面的塑料盒子里。出门付款,$2.50。方便顾客。

平常买个菠萝$2.00,回家要削皮去芯。虽然,算不上是什么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但是,如果这种粗活脏活不是我做,倒也罢了。用2个硬币(quarter),就能让人免去一番粗活脏活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散发性”地思维一下,既然现在这个活都被机器干了,那将来的AI厨房机器人肯定也能给菠萝削皮去芯,还有其它的水果,比如苹果、梨子、桃子,当然还有西瓜和各种甜瓜,甚至甘蔗、榴莲、椰子等异形水果。好是好矣,只是这样一来,我的“人类功能”就大大缩小,我在家庭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这是一幅多么可悲和可怕的前景啊!
不敢再继续“散发”下去了!
07/02/2004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