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住在坦帕地区的地大校友,刚刚从中国回来,上午到坦帕去聚会。他在80年代末就在坦帕定居了,算是佛罗里达这里的老居民了。可惜,我们搬到坦帕不久,他就回中国闯荡去了,竟然好几年都没有相见。好在中国的疫情管控基本放开,除了机票比以前贵多了,其它方面都跟疫情前差不多。
聚会的地方是坦帕市区的一家中国粤菜餐馆。有一道菜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叫做“湿炒牛河”。一般吃过粤菜的人都知道,粤菜中有一道经典小吃,可以是主食也可以称为“菜”,叫做“干炒牛河”。据说也是一道考厨师手艺的菜。首先,这个菜叫干炒,那么,炒出来的河粉就不能过于油腻。看着有油,但碟子上不能粘油。其次,河粉还不能断,当然绝对不断是不可能的,要做到尽量少断。第三就是牛肉不能炒老了,否则吃起来就麻烦了。

干炒河粉虽然可以用其它的肉料,如鸡、猪、虾等等,还有将各种肉类合在一起的“本楼河粉”,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干炒牛河。各家餐馆的干炒牛河还真的不一样,有些非常合我的胃口,有的就比较一般。
先说说这家的干炒牛河。端上来看起来不够“干”,当然,比起叫“湿炒牛河”来,还是干一些。因而河粉吃起来就没有那个QQ的味道,有些偏软。其次,牛肉炒得有些老了。比我们门口那家福州人快餐店卖的牛肉差远了。我每次点他家的外卖,都会点干炒牛河,因为他家的牛肉松软可口,也不知道是否用了“松肉粉”之类的材料事先处理过。
至于那道“湿炒牛河”,除了更加“不干”以外,还增添了不少时鲜蔬菜,比如雪豆、小黄瓜、鲜菇,白菜心等等,的确是一道很健康的河粉,尤其对我们这些“三高”缠身,且又贪爱“太营养”却“不健康”的牛肉类食物者。如果,河粉再Q一点,牛肉再嫩一点,以后我可能就会改吃“湿炒河粉”了。

其它的粤菜粤点都还不错,寸金小猪排、凤爪、烧卖、咸水饺、虾饺、肠粉、牛百叶等等,味道都很正宗,都是粤菜应该有的味道。哦,还有一开始校友点的那道皮蛋瘦肉粥,非常地道。只是席间大家相谈甚欢,似乎又回到中国,在餐馆只顾高谈阔论,几乎旁若无人,哪里还顾得上口中菜肴的滋味如何。

席间有新朋,校友的夫人,广西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在美国改行财务专业。年年此刻都忙得要死,既要上报一季度末的税务,又时逢去年度纳税时候。不过,校友夫人也是一位很开朗的人,一看就是知书达理,对老公教导有方得主儿。更主要的是,她是“湿炒牛河”的推荐者,当然就是今日席间菜肴中最引人瞩目的明星。
还有老友们,六个人中有四位来自地大。从地大美国校友会初创时,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大家都在校友会活动中相互认识了,一晃就是二十多年,难得。老人家们一聊现在,就是子女们的趣事,还有津津乐道的“想当年……”唉,老朋友相聚,聊的最多的不就是过去的情谊和快乐的时光吗?当然,也谈将来,比如已经退休的给正准备退休的介绍社安金,描述退休社区的状况,以及不上班不打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桃花源似的田园生活。过去是向往,如今,已经身在向往之中了。
茫茫人海,大千世界,相聚就是缘分。且行且珍惜。
03/19/2023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