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加拿大游——波特兰

美国缅因州波特兰 (Portland, Maine, US)

说起波士顿,美国人无人不晓,就是在世界上,波士顿也是小有名气的。但是,要说缅因州的波特兰,知道的人则少之又少,至少我是不知道的。旅游的乐趣之一,就是了解哪些以前不知道的地方,以及那些地方的人和故事。

波特兰就是这样一个陌生又让人惊奇的地方。位于缅因湾岸,人口只有六万多,却敢号称是美国缅因州最大的城市。缅因州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从地理方位上看,有些相当于黑龙江省在中国最东北的位置。缅因州的北邻就是寒冷的加拿大,正如黑龙江北面,是寒冷的俄国。

那么,波特兰是不是就相当于中国的哈尔滨呢?


一觉醒来,船已经靠岸。今天停靠的时间是上午7点到下午1点。

灯塔,通往波特兰港的门户

从窗外看去,波特兰是个一桥横跨两岸的城市。早晨的水面平静,似乎在夜里的沉睡未醒。划过水面的小船,轻轻睁开波特兰的眼睛。远处大桥上扭动的车辆,开始转动城市醒来的瞳孔。水鸟几只,懒懒地掠过水面,也加入小镇苏醒的哈欠。

八点钟上岸,这是我第一次登上美国缅因州的土地。上岸时得知,我们是今年第一艘访问波特兰的邮轮所带来的游客。

波特兰本质上是世俗波士顿的一个相对安静的邻居。城市不大,自助游有三条旅游路线。一是港口海滨之旅,二是商业区之游,三是艺术区之路。

一出港口就是滨海路上的商业大道。自然,就从海滨之旅开始我的波特兰之旅。

徐徐海风中,走过旧港古色古香的街道,欣赏风景,那里曾经是仓库区的所在地。海滨和商业区,一定要在城市完全醒来后的10点钟后才有意思。不过,“无利不起早”小贩8点钟就开始“营业”了,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差,说不定就带来一些商机。

早起的人,并非一定都是图“利”之人。路边的樱花正开着,遛狗的人在春意中也出来了。马路对面是沿街的商店,一个遛狗主无所事事地站在门口。不远处是一个乞讨者,手里拿着乞讨的纸牌子。一定是饿了,早上还没有吃饭,或者昨晚就没有进过晚餐。

海滨大道上,可以感受到渔业在这里很兴盛。路边有许多岔道,都通往海边的渔人码头。一块路牌,标示一个小型的海边鱼市,在那里进行各种海产的买卖。虽然此刻太早,尚未开门,但是可以闻到随海风带来的鲜腥。

也可以从一些路边的摆设中,感到波特兰的艺术细胞在海港游荡。

沿路有这样的游人方便之处和垃圾桶。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让人感到这个城市人性化的体现。

如果去看波特兰的艺术馆,可能会更多地了解当地的艺术。即使是沿街漫步,只要有心,还是可以随时随地感染到一些艺术的气息。

如果对美国的电影有所了解,就不难知道这位坐在波特兰街头的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你会相信他获得了两项奥斯卡金像奖吗?你会知道他在二次大战期间参与过诺曼底战役的海滩登陆吗?他以摄影机纪录历史,在拍摄日军进攻中途岛时,左臂被机枪子弹击伤。还有,你会知道他是一位战后晋升至美国海军少将的导演吗?

即使游客对此一点都不了解,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在背后怒放的春花簇拥中,一个把右腿高跷在左腿上,手持烟斗,头戴西部牛仔帽,脸部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帽檐的阴影中,端坐在街头的塑像,会给人们带来些什么感觉?

波特兰的城区还是颇有特色的,融合了艺术和建筑的美。如果只在海滨和商业区旅游,你会漏掉一些城市的特色。

一些简单的街头涂鸦,一些朴素的黑白和线条造型,一些看似随意的休闲色彩搭配,敢说这不是艺术?其实,大众化的艺术,在街头市面上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游人可以感受得到这个小城不乏艺术细胞。再说,看不看得懂是次要的,体会和揣摩那些艺术作品后的初心和匠心,才是更有意思的。

我想坐在这花墙之下,让春日的暖阳将我融化在蓝天和草坪,哪怕是片刻。

街道的一面是古老的红砖人行道和硬石路面,汽车轮子走在上面,咕噜咕噜的哼唱着,替换了马车踢踏的蹄声。路边的弧形在白色花瓣儿的映衬下,显示出女性曲线的魅力。石头地上围出一条绿色草埔,让人们可以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喝一杯咖啡,或者闲坐一下。将繁忙的城市节奏,缓慢成生活的平凡慢板。

这有着典型的欧洲优雅端庄风格。早期殖民地沿袭宗主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有现代感的锐利角度的设计,和首都华盛顿艺术博物馆(现代馆)贝律铭所设计的几何图形,异曲同工。

这个奇特的欧式风格,前端细小,呈锐角射线往后延伸,一个奇特的前圆后方的几何图形。小时候,在我居住的地方,有着一座叫做巴公房的建筑,就是这么一个造型。每天进出幼儿园时,都会目睹这种独特的建筑,成为童年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如今经过整修,巴公房已经成为武汉这个城市的名片,旅游者喜欢的打卡点。没有想到,在波特兰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竟然有一个活脱脱的小型巴公楼。

正当我沉浸在古典欧式风格中不能自拔的时候,眼前突兀出现一个超现代造型,一辆特斯拉的皮卡(Tesla Cybertruck)。没有想到,在波特兰这个港口小城大街上,能够见到它不锈钢及钛合金车身。据马斯克在采访时说,这种车身为防弹外壳,可以阻挡9mm口径子弹的射击。其密封性强,可以进行机舱增压或作为两栖车辆使用,甚至可以在火星上行驶。

波特兰,你可以在历史中倘漾,也可以在未来的宇宙中遨游。

波特兰市政府大楼,三层楼,上面一个钟楼,绿色的屋顶,大理石的砖面结构,在城市的高坡上,远看近看,虽然不奢华,但是都很有气派。周围的建筑使用了圆柱型结构,在希腊的神山上见过的那一种。

路过一个教堂,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没有想到在中间显眼的地方写着“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字样。旁边还有象征“同志”标志的六色旗帜。原来,波特兰在欧洲古典建筑的氛围中,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继特斯拉皮卡后的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冲击!

顺着这条大街走下去,不意间看到美国著名作家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家,一个平易近人的三层楼红砖房。有两位老者,看似夫妇,在门前相互拍照。一看他们就是朗费罗的粉丝。正是我主动上前提供为他们合照的好机会。看完介绍,才得知,原来大诗人就出生在波特兰的这幢房屋里。

学过美国文学的人,都知道朗费罗是美国有名的炉边诗人,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就是出自他的《人生颂》(A Psalm of Life),他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当然还有“别指望未来,不管它多迷人!/ 把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 行动吧——趁着活生生的现在!”这些曾经激动我的诗句。

继续前行,这条大道就是商业区和艺术区的综合。沿途可见现代化的旅馆大楼和艺术元素的融合。

也可以看到连鸽子都喜欢的艺术角落。还有街角墙头的壁画,和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独自悠闲的市民。正如我的一位书友,写过许多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等“闲书”的作者所云:“闲即不闲,不闲即闲。”看当今社会,真正能”有闲”的人,能有几何?

不觉中来到市中心广场的国会大街。中间一块空地上,矗立起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远远看去,上面立着一个右手持剑,左手挽盾的神衹。不知道是希腊还是罗马神话中的哪一位。下面刻有“波特兰,献给为联邦而牺牲的儿子们”。背后是“美国银行”高大的建筑。

回家后,查了一下雕像的典故。原来那不是一位男子战神,而是一位“胜利女神”,就像当年在德国柏林的凯旋门上的那位女战神。她以智慧和战争女神米涅瓦为原型,亦是团结的象征。“胜利女神”右手拿着一把缠在腰带上的剑,左手拿着象征胜利的盾牌和一枝橡树叶。她头戴树叶冠冕,身着古典服饰,站在多立克式花岗岩基座上。

基座两侧装饰着一组青铜人物,一组代表陆军,另一组代表海军。北侧是三名陆军人物,站在六面旗帜前。正如1891 年雕像落成典礼发表的致辞:“终于,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城市最合适的地点,建起了一座合适的纪念碑。”

纪念碑上的“胜利女神”,不仅在战时保一方平安,在和平时期,也会用她的慈爱,保护座下的流浪汉和他的爱犬。蓝天、丽日、和煦,春天的此刻属于他们。

同样,波特兰的春天也属于我们,来自美国最南方的佛罗里达人!


04/26/2024 随笔记于新英格兰海域游船

06/25/2024 完稿修改于瓦蓝湖野老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