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加拿大游——蒙特利尔 (雨游篇)

正如这个城市的风景包罗万象,蒙特利尔的天气也是瞬息万变。下船时是阴天,下午有阳光灿烂。第二天早上起来,窗外就飘起了蒙蒙细雨。手机上的温度是50华氏度,相当于10摄氏度,还不算太冷。预报细雨滴答到下午三点,这倒是个问题。

总不能一上午呆在旅馆里无所事事吧,再说是毛毛雨,即使是歌里唱到的那样:“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也会有“微风细雨柳青青”的风景。出去走走,说不定能领略一下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雨的意境。于是,决定冒雨出门。

雨中街景

顺着旅馆前的舍布鲁克(Sherbrooke)西大道而下。或是太早,或是细雨,或是周末,路上行人寥寥,只有紧裹在风雨衣中的主人牵着小毛孩前行。小毛孩爱漂亮,还穿着雨衣,也够聪明,知道爱惜狗毛,嫌人行道上水多,怕脏了一身的雪白,跳上苗圃的高阶而行。世上万物皆有灵性。

此外,就是不辞幸苦,保护城市安全的人民警察叔叔,冒雨巡逻。不像美国的警察,出门都是开警车,他们只是骑着自行车在风雨中前行。这也是难得一见的蒙市街景。让雨中的我,在感到城市很安全的同时,也觉得警察叔叔很亲民。

蒙特利尔的地形,在我们住的地方是西高东低。类似中国的地形,西面是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东流入海。我的右手的一条街,明显地通往高地,据说登上去,就是蒙特利尔的制高点皇家山。

这个坡还有点陡,须得缓步而行。到了高处一块平缓的地方,一大片的草地,在细雨中绿油油的。可以用“蒙城朝雨浥轻尘,绿草青青柳色新”来形容。

这里的建筑跟市区的现代高楼相比,有些典雅。宽阔的视野顿时将人从城市的拥挤中解放出来。远处是两个早起遛狗的人。看来养狗至少有一个好处,不能偷懒睡晚觉,一大早起来呼吸着城市难得的新鲜空气。

走着走着,毛毛雨渐渐旧无声无息的停了。沿着草坪往前走不多远,远远看到下面一群人在草地画出的足球场上练球。原以为我是早起的鸟儿,没有想到,这里早有一群人练起来了。看样子,我是走进了一个大学的校区。

正想往里走,下到操场里看看。不料雨又下了起来,而且雨点也来越大。似乎催促我回到山下,到那些屋檐下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出门旅游,尽量不走回头路,更换路径,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风景。于是选了另外一条下山的路——皮尔街(Peel Street)。果然,看到一个新鲜的东西。一块黑色的信息资料版。上面用法文,或者参杂着当地土著语言,写着一些介绍。

我用手机将这段文字译成中文,大意如下: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路:皮尔街之旅

这里的展示是为了纪念千禧年生活于岛上的土著人。这是两位艺术家之间用创造进行的对话。围绕着主题有11个作品。例如,所有的创造物、信仰和灵感、真实的口头传说、陶器、记忆深处、农业、星座、生命之花、水上航道、海洋生命等等。这些创作是一系列铜塑的球体,每个球体上面雕刻或浇铸着不同的造型,排列在皮尔街人行道上。艺术家所表达的东西,动物、植物、人脸、书籍等等相互重叠,各自讲述着土著先民们祖祖辈辈口头流传的故事。

原来,这是一个有关原住民的艺术群雕。可惜,我不懂法文,更不懂得原住民的语言,否则我会更好地理解这些圆圆的雕塑所表达的远古的意思。我有个感觉,它们像中国早期的神话故事《三海经》。

细雨教堂

毛毛雨渐渐变成了小雨。好在冒雨出行了不远,衣服还没有被完全淋湿透,就赶回了驻地旅馆。时间还早,才9点多钟。

本来今天计划走远一点,到一些著名的大教堂和皇家山公园。看样子,这种雨走远路是不行了。于是,在旅馆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同意载我们到要去的地方游玩,一趟下来100加元,相当于70多美元。平均一个人不倒40美元。跟邮轮上定制的旅游来比较,相当的便宜。邮轮上随便一个岸上游玩,一个人至少70-80,甚至100多美元。一个经验,以后到大城市旅游,除了随上随下的观光车,出租车也是一个选择,既方便,又便宜。

圣母圣殿大教堂 (维基百科图片)

圣母圣殿 (法語:Basilique Notre-Dame de Montréal,英語:Notre-Dame Basilica)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宗座圣殿。外面为哥特复兴式建筑,两边是高大的钟楼。蒙蒙细雨中我们到达了圣殿教堂。可是因为是礼拜天,教堂正在做礼拜,要等到中午12点以后才对外开放。

其实,教堂一路上看得太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过,既来之,则看之。今日无缘,大概圣母此刻太忙,在照顾她的子民,顾不上我们。

不过,多到教堂跟主亲近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被主收了去,也未可知。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司机告诉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教堂,圣约瑟大教堂(Saint Joseph’s Oratory of Mount Royal),座落在蒙特利尔皇家山顶。

圣约瑟大教堂 (维基百科图片)

朦胧细雨中,我们爬到皇家山顶旁的这座圣堂。这是加拿大最大的教堂,在世界上属于第三大,第一当然是梵蒂冈的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而且,圣约瑟大教堂之前,也有一组《诺亚方舟》的群雕,跟我在梵蒂冈看到的圣伯多禄大殿前的群雕似乎一样。

圣约瑟大教堂的特点是高大,不仅仅是矗立在高高山上,而且教堂自身的建筑也很高。在停车场下车后,我们进入教堂,首先是楼下的餐厅和小卖部,完全是世俗的商业气氛,几乎感觉不到这是个神圣的大教堂。等到我们登上电梯,到达5楼时,我们才看见教堂内部。这里有恢宏的的大厅,2,400个座位,可以同时容纳10,000人!

还有背后还有许多组巨大的管风琴,相信一旦奏响,一定是惊人的洪亮。可惜我没有那个福气聆听天国传来的声音。

雨游皇家山

皇家山(Mont Royal),游览蒙特利尔的必游景点,是蒙市最大的公园之一,其设计者是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虽然只有200多米,却像武汉的龟山和蛇山一样,龟蛇锁大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稀稀拉拉的小雨下个不停。我们身着防水的夹克衫,将防雨帽子拉起来,上身倒是无大碍。只是下身的裤子和鞋子都被雨水打湿了。但是,或许正应为如此,山腰间空旷的停车场里,游客才如此的寥寥无几。我们在不大不小的雨中缓缓登山前行,呼吸着春雨中湿润但是清新温柔的空气,倒是别有情趣。

路旁的迎春花开了,在雨中闪着黄灿灿晶莹。树枝开始长出绿茸茸的嫩芽,在春雨中畅快地吸允着雨水。山路上时不时跑过一两个穿着短衣短裤的登山健跑者,看着他们跑得气喘吁吁,但是浑身都散发着肌肉的健美,不禁感慨,青春真好!同时也庆幸,老胳膊老腿的我们,尚能登山!

山顶有著名的皇家山十字架,高30多米,裝有LED燈,想必夜里一定很好看。山上有一个很大的观景台,从那里可以俯瞰蒙市中心。从公园外的山坡上,可以看到刚才来时的圣若瑟圣堂,还有早上路过的大学楼及其操场。夏天,人们可以在这里野餐;秋天,可以观看有名的加拿大红枫;冬季,湖水冻结了可以滑冰,周边还可以赏雪。总之,一年四季都适合人们来游玩。

观景台后面是一个大厅,外面看起来不起眼,进去一看还是挺高大的。里面有皇家山公园的介绍、供游人休息的座椅、小卖部和卫浴设备,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游人休息处。我们在大厅里歇息了一阵,缓过神来,便缓缓下山,结束了今日雨中游的高光时刻。

今天这场雨中游,太值了!若是呆在家里避雨,就亏大发了。


05/05/2024 记于蒙特利尔途中

10/20/2024 修改于瓦蓝湖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