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一条国人比较熟悉的西谚。相当于中国的成语“殊途同归”,近似民间俗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表明要达到目的,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条条大路”、“殊途”和“各显神通”。
但是要是问起““八仙过海”,具体是怎么“各显神通”的,不少人就答不上来了,甚至,连八仙是哪几个,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数得全。我就是这些“知其一。不知其二”中的一个。我拼命地想了一下,大概想起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和张果老,还有一个蓝采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我蒙对了五个,漏掉了汉钟离、韩湘子和曹国舅三位大仙。至于八仙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过海,网上有各种版本的传说故事,很容易就查到,不用在这里赘述。

至于一大早,为什么脑子里冒出跟八仙过海有关的问题,大概因为昨晚睡觉前,迷迷糊糊听到一句高歌“藍采和啊,醉酒當歌”。于是就在想,蓝采和是谁?为什么醉酒当歌?“醉酒当歌”是不是指曹操【短歌行】里面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还有一点,歌手唱到“藍采和”中的“和”字,竟然是我熟悉的乡音“活”(huó),而不是当下普通话和国语“何”(hé)的音。大概是这个乡音触动了睡梦中乡情那一丝柔软的方寸之地。在诗词的韵律中,“和”字属于“歌”的韵部。也就是说,“和”与“歌”在诗词中是押同一个韵。“歌”的我们湖北方言中,发音为“锅”(guo),韵母跟乡音的“活”相同,而不是标准官话的“歌”(ge)。可惜,歌手在唱这个音的时候,却没有用我们的方言,为什么会这样呢?叹为一憾。
神话中的蓝采和,在八仙中排行老六。本为男子,却爱手提花篮,常穿破烂的蓝衣裳,行为怪僻。经常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唱板,在城市里边走边唱,带醉踏歌,似狂非狂。据宋朝《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二·蓝采和)记载,蓝采和踏歌于濠梁(今安徽凤阳)间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有趣的是,现代时期,据《蓝氏续修族谱》、《蓝氏族谱》书籍记载,“蓝采和,唐高宗开德元年癸酉科进士,受谏议大夫。因杵于权臣杨国遂,后解印别妻离子,修炼百日飞升,称为大罗仙者,即公也。”蓝氏族人,以祖先是仙人为荣,虽是可笑,但从敬仰和推崇先辈而言,尚可理解。
再仔细查看了一下歌词,原来是刀郎根据【聊斋志异】中的“翩翩”的故事改写的一首歌。不过翩翩故事里面并没有提到蓝采和跟后来的邯郸梦,大概为了表达“红颜易老转眼桑田泛清波”和“荣华易去青山处处英雄冢”的意思。又或许是作者“曾是越过了银河万里的荒原”,“曾是划破了绚烂流落在人间”的感叹。
刀郎从【聊斋志异】的故事中,化出一首首的歌,应该是一种独创。用民歌小调来演绎他的歌曲,在当今浑浑噩噩的流行歌曲中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他的歌词因此具有古诗词和新诗的意境,属于我喜欢的类型。
可能这首歌传达了歌手在人生的历程中,逐渐看淡功名利禄,超越情感纠结,追求内心的超脱和宁静的境界。不同人会因为自身的经历和观点而产生不同的解读,也许,这也正是诗词歌赋和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

接到社区通知,由于伊达利亚(Idalia)飓风的来临,本县目前处于飓风观察状态,因此管理团队已开始准备工作。
首先提请住家,现在是开始准备自己的家的时候了。请务必带上所有可能变成射弹的庭院装饰品,将所有物品固定在门廊内,并开始安装飓风百叶窗(如果您愿意的话)。
球场将拆除网球场和匹克球场的网进行准备,并将关闭,直至另行通知。其它设施,包括健身中心、健身房和所有游泳池,将保持关闭,直至另行通知。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密切注视今年大风季节第一个热带风暴和可能飓风的来临。
08/28/2023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