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五国游:芬兰

芬兰:赫尔辛基

芬兰颂

芬兰,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北欧寒冷的国家。而我对芬兰的了解,是起源于西贝柳斯那曲举世闻名的杰作《芬兰颂》。

西贝柳斯用管乐器营造出阴冷幽森的气息。通过粗犷、强烈、沉重的乐声,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木管乐器则呈示出充满必胜信心的斗争动机,同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最后,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

《芬兰颂》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正如西贝柳斯说,《芬兰颂》就像一缕来自旷野的清新的空气,这是来自天堂的旋律,纯洁而又令人振奋。听到《芬兰颂》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西贝柳斯同一片广阔的土地森林山川联系在一起。据说,美国小说家兼剧作家威廉·萨洛扬 (William Saroyan) 对《芬兰颂》相当推崇,他曾形容自己首度听到这首乐曲时“自椅子上跳起,将桌子推倒,敲下墙壁的部分泥块,并且大喊:‘天哪!这位作者是谁?’”。

所以,到了赫尔辛基,旅游者都会去观看西贝柳斯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位于海边西贝柳斯公园青松翠柏环抱之中,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成为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不朽作品的象征。这座纪念碑的造型完全颠覆了同类作品的模式,如同茂密的森林,象征森林给予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是西贝柳斯音乐的重要主题之一。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即使没有到过赫尔辛基的人,也可以去听《芬兰颂》,通过西贝柳斯以了解芬兰这个国家。

赫尔辛基 (Helsinki)

赫尔辛基有”波罗的海的女儿”的美誉。是欧洲夏季旅游胜地,尤其在夏至前后的白夜期间,由于地处高纬度,夏天太阳只落下四、五个小时,但气温不高,气候凉爽。但冬季常为阴天,太阳仅在空中持续几个小时,可是由于大西洋暖流,气候并不寒冷。我们去时,是北美初秋的时分,但是到达赫尔辛基时,却要穿上厚毛衣或者薄羽绒服了。

赫尔辛基游览地很多,如果有时间,可以参观一些岛屿如伴侣岛、芬兰城堡、瓦利岛、伊索岛等。我们由于时间有限,仅仅参观了靠近码头的景点。赫尔辛基有三座有名的教堂,白教堂、红教堂和岩石教堂。

白教堂

赫尔辛基主教座堂,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市中心的议院广场上,左右两边分别是芬兰总理府,赫尔辛基大学主楼和国家图书馆,大教堂是赫尔辛基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赫尔辛基坐标性建筑。赫尔辛基大教堂有一个绿色的大圆顶,周围是四个小圆顶,上方有12位圣徒的雕像。由于赫尔辛基大教堂以白色为主,所以在旧时候,出海的水手看到教堂就代表了离赫尔辛基越来越近。所以,赫尔辛基又被称为“白都”。

在大教堂宽大的台阶下,有位黑衣人正在聚精会神紧闭双眼地演奏提琴。提琴拉得悠扬委婉,如痴如醉,伴随着耳边轻轻微风,在广场上荡漾,黑和白交替着白天和夜晚的旋律,在绿色的大圆顶上空回旋。一时间,我不禁沉浸在这波罗的海的女儿的梦中,尽情享受那美好得瞬间,任思绪在芬兰大地原野和森林上空飞翔和游荡。

红教堂

圣母安息主教座堂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座东正教堂,尊崇“圣母安息”。教堂位于卡达亚诺伽半岛的山坡上。教堂背面,有纪念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牌匾,他是兴建教堂时的芬兰统治者。圣母教堂是芬兰东正教会赫尔辛基教区的主教座堂,自称是西欧最大的东正教堂,尽管芬兰属于北欧。

沿着山坡上的台阶,拾级缓缓而上,红砖石砌成的大教堂和金绿圆顶越来越醒目,明显具有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它的金顶,与古雅红砖外墙,在赫尔辛基城市轮廓间,突显一抹俄罗斯在芬兰宗教上所留下的遗痕。登得顶级,仰望这座建筑,显眼的金圆顶和红砖砌成的教堂显得格外凝重,正是俄罗斯风情渗入芬兰历史的见证。进入教堂,便感到一种压抑,深沉和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陈列的物品不似俄国教堂里那么鲜丽和堂皇,令人感到历史的陈旧和往事如烟。教堂内部的绘画都是由俄国画家完成的,完全保留了传统东正教堂的艺术风格。出来站在外面,呼吸着外面清新的带有海风味道的空气,一种从时光隧道返回的感觉。遥望坡下的赫尔辛基,整个城市一览无余。

岩石教堂

若是到赫尔辛基只看一座教堂,我的推荐便是这座圣殿广场教堂(Rock Church)。这座教堂是由岩石内部挖掘修建起来的,显得古朴而原始。站在外面,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广场顺其自然地保留下来。这里的景观自然质朴,教堂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

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松散、杂乱,好像随时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选砌的,原始的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屋顶采圆顶设计,有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同时镶上透明玻璃。金碧辉煌的拱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岩石教堂内有一个圣坛,与玻璃屋顶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辉映,尽显圣坛的神圣。这是整个教堂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这座教堂每天都有音乐演奏,你不一定要用眼睛去游览这个经典的教堂。只要走进教堂,坐下来听一曲钢琴曲,就会让你心情舒畅终生难忘。

街头小景

赫尔辛基的交通主干道上还有老式的有轨电车,这些在其它大都市早已消失的交通工具,可能说明这个城市或者跟不上时代,或者人口不多,或者交通不发达。街道还有专门为自行车开辟的自行车通道,可以见到市民骑车悠闲而过的身影。碰见一位当地人向我兜售他的自行车,开价十分便宜,大约十个美元。街头除了看到白教堂下拉琴的黑衣人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为艺术家们。拍下一张色彩鲜明的粉色大猩猩留念,借以抹去港湾的那几丝阴云。

也不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在路边看到芬兰的仪仗队在迎宾。一边是身着灰衣黑裤的仪仗队,一边是白衣黑裤的军乐队。大概是城市人口较少的缘故,我们几个游客得以站在近前,拍照整个仪式的过程。两个警察在一边也不干涉我们。直到某位要人的大奔列队出现(某国贵宾?),警察才挥手让我们站到数十公尺开外的地方。想想中、美两国要人出巡时的排场,保安是何等的的严密,以及欧洲其它国家一些繁琐的安检措施,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

检阅完毕,军乐队奏起芬兰国歌《我们的国家》,仪仗队列队走出。

我们的国家,芬兰,我们的土地,
为无价之名高呼!
没有峡谷,没有山丘,
没有触及天际的高山
作为北方的故乡,
如父亲般高贵的国家。
在寒冷中含苞待放
你将再次崛起;
愿我们的爱逐渐升华
你的希望,欢乐与荣耀,
愿献给祖国的歌声
在高处回响。

伴随着徐徐海风、袅袅音乐和几只海鸥的叫声,军乐阵阵,回荡在赫尔辛基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