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纽约行,以今天早上凌晨到家而告结束。
其实从纽约到坦帕分飞机,昨晚9点半多就着陆了。由于没有事前弄清楚回来接机的地点,耽误了一些时间,到家尚是昨日,洗漱一下,倒在床上,就转点到了今晨。
套用一句老话,还是回家好 (Home, Sweet home)。到纽约几天,吃喝玩乐,很开心,终归是一个人在旅途上的感觉。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写过一部《旅行的艺术》的书,他提到一个故事。一个法国人住在巴黎郊区,几乎足不出户,天天躺在屋里读书。有一天,他在火炉边读一本狄更斯的小说,突然想到伦敦去旅行。但是当他到达火车站时,他又变得疲乏和厌倦起来,想到他得赶火车、搬行李、睡在陌生的床上,拖着自己疲惫的身子瑟瑟前行,“既然一个人能坐在椅子上悠哉游哉捧书漫游,有何苦要真的出行?”结果,他还是回到自己的家,当然还有他的旅行包、旅行用品等等,此后,他再也没有离开他的家。这样的人虽然是少数人,但是却反映了一些客观的事实。
旅行的确不都是愉快的。比如说为了赶早上7点多的飞机,我四点多就起床出发,对于我这个一觉睡到自然醒的人,自然是很难受的。比如说路上因为不小心误输入导航地址,不知道同样的门牌号码和街道名字,竟然还分为东大街和西大街。结果走错了路,担心耽误了时间,赶不上飞机,于是心里不禁有些紧张和发慌。又比如直立和走路就腰疼的我,咬牙站着排着长队坐轮渡到自由女神像游玩,或者到山里爬坡拾柴烧火。再比如回到机场找不到接机的客车,耽误时间,导致心情烦躁,等等,这些都会破坏旅游的兴致。

更不要说,可能发生的飞机误点,打乱旅行计划;行李在转机中丢失,或者像我上次布拉格掉了手机;或者钱包被偷了,里面有机票护照等等重要旅行文件等等,种种倒霉的事情被不行的旅游者碰到了,很容易让人们对旅行持有一种悲观态度,就如那个想到伦敦旅行的法国人。旅行中的这些小插曲,的确会让人偶尔怀疑:“何苦折腾?”
一回到佛罗里达,天气又是高温和湿润的了。在旅行的后几天,纽约是一种北方春暖花开的天气,但是具有北方特有的干燥,我的嘴角干裂疼痛,并且开始流鼻血。回来后就好了。
又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再不用操心日程。起来后可以骑车进行腰腿不疼的运动。午间可以随意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并随时进入昏昏欲睡状态。下午可以在落日中泡泡热汤,在晚霞和温暖的水中游泳。一种没有日程安排(几点到几点要干什么),一种随意、无拘无束、轻松懒散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家”的治愈魔力。

或许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它让我们暂时离开舒适区,在紧张中去体验未知的风景和挑战;而家的美好,则在归来时将舒适无限放大。正所谓:张而不弛,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04/19/2025 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