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哪一位伟人还是哲人说过:历史往往非常相像。
碰巧看见一年前今日的随感,是对“写作这东西最是不能急的,有时候要等待。”有感而发的一篇议论:“有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坐在电脑前,似乎脑子空空,没有什么写的。每当脑子里没有东西,实在写不出就放下,等有了东西再说。”
今天一上午,看了近处的朋友圈和天下大事,大脑里仍然一片空白,甚至人也有点困了。当然,也没有什么可以写出来的。
更巧的是,今天看到网上一篇“本日空白”的文章。打开网页,除了标题以外,正文处果然是一遍空白。滑倒下面的评论区,看到作者留言:“这篇空白的推文,二十分钟十万+,80人打赏,三千人点赞,近千人在看,难道您不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是啊,怎么回事啊?
那些有没有看明白的读者留言说:
——真正的喜欢就是,即使你什么都没有,依旧喜欢你……
——因为好奇,所以一滑到底,空白是真的,小林老师周末是该歇一下。
——看到空白的一篇,突然感到心灵突然充盈了,什么都没有,又似乎什么都有,偶尔也需要给自己清空吧!
——《富春江山图》都没你这么大胆大片的留白
——有10万+的粉丝点进来看到了一片空白,就有10万+的人失望了三秒钟
而那些看明白了的读者说:
——小林的天空下了一场雪,图画和文字猫到雪里面,待到太阳一出来,全部被捉到!
——教朋友们看这篇文章的方法:首先把屏幕洒水,然后放到火上烤,十分钟后就看到内容了。
——小林老师在跟我们玩一个游戏,好戏在后头呢……
——里面有字,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
开始,我没有明白。因为对作者不熟,不知道他有时候会开这样的玩笑。后来看到作者回复一个没有看明白“空白”而“失望”的读者:失望是因为你不明真相。另外有读者忍不住:“一直点击空白处,内容便出来了。”
手机上怎么做,我没有试过。通常我都是在电脑上看这些有链接的大块文章,因为在电脑上读书,字大且清楚。于是我试着用鼠标点击正文的空白处,然后手按鼠标在空白处滑动,就可以看到“空白”底下的文字了。

退休前,我在IT这个行业混过几十年。这个表面“空白”下面其实又“内容”的小伎俩也会玩,一般都是在空白下暗藏密码和数据什么的。当然,这种暗藏术是比较低端(low)的技术,业内大咖们是不屑一顾的。真正的“私密”信息,都是用好几套高级数据密码加密后,对方用同样的几套解码程序解码。那种级别的密码,只有高级的黑客可解密。
就跟当年早期的“革命者”如列宁,在监狱里用牛奶写密信,然后收信人把信在火上烤一下,就显示出密信一样,我年轻的时候也写过“密信”。我试过牛奶这招,果然可以看到烤成黄褐色的文字。不过,在当时,用牛奶太奢侈了。我的“密写药水”用的是米汤。信纸正面写一封无关紧要的普通信件,在背面用笔蘸着米汤书写“密信”,干了以后不注意完全看不出来。对方收到密信后,在信纸背面涂上“显影药水”——碘酒,淡蓝带点紫色的字迹就出现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就像是个小小的魔术,也能蒙住人。比如,你看得到下面的这几个字吗?
“PASSWORD“
话说回来,这位作者给读者开了一个“欲擒故纵”的玩笑,反倒在20分钟内获得10万多人的阅览流量。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
看到这里,可能你还不太明白我在说什么,我来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吧。
比如说,你一见钟情地爱上了一个人,而对方看起来对你不太感兴趣,这时你该怎么办?
绝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朝思暮想,神魂颠倒,时时示爱,不断搭讪,各种讨好,寻找一切机会告白,甚至会求而不得恼羞成怒。
其实呢,这种情况里,告白还不如空白。
感情的培植与生长,犹如一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是需要时间、土壤、水分和温度的,没有一点耐心,最终必将夭折。
适当的表达好感,但是也要留下大片的空白,让对方慢慢留意你的存在,空白的存在,也会让对方对你产生好奇和揣测,若即若离你拉我扯若拒还迎你来我往之间,感情的根基才会更为坚实。
对方不爱搭理你,可能精神力暂时不在于此,或者是真的忙着各种事,此时,应该留下空白。
对方拒绝了你的示爱和示好,可能对你还有戒备之心,或者心存畏惧和不安,此时,更应该留下空白。
别害怕空白,很有可能,空白过后,你才发现了自己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脑子那时刚好进水了呢,对吧?
人生很短,很多事很急,很多人很忙,但有一天您学会了空白,或许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最后,请您在留言时,不要教别人怎么看到这篇文章,谢谢。
如果有兴趣,不妨到电脑上试一试,用这个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8WcvfHq0O3d5COYx6NreQ
11/18/2023 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