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看到一位笔友近期发表的几首英文小诗。小诗看起来文字平易,仔细品味,却颇有意思。读英文诗,除了字面上自有其中的韵味以外,另外读者不同,对诗的理解也便不同。因此有人说,诗歌一旦写出来发表,就不再是作者拥有,而是属于读者大众。它可能就万紫千红了,也可能就面貌全非了。
一时兴起,不揣冒昧,挑了两首短小的翻译如下,权当是我对作品的理解。说到底,我仍然是一个外文“不可译”者。每一个译文,都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很可能并非作者的原意或者原文的表达,这种例子多了去了。
另外,偶尔玩弄一下不同文字,揣测作者意图,也是一个既挑战又有意思的事情,况且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

第一首【虽然不是我的林子】。
虽然不是我的林子
我却喜欢在这里散步
仅十分钟路程
距离我以前的住处
我爱把自己隐身在
巨大的树木之间
尤其路过一片墓地
让我更加热爱这片林子
尽管所有的沉睡者
对我来说都是陌生人
但我知道他们
为什么选择在这里长眠
虽然不是我的林子
我却喜欢在这里散步
原文:Although Not My Woods
Although not my woods
I like to take a walk in it
Only ten minutes away
from my previous residence
I love to dwarf myself
among giant trees
Passing by a graveyard
makes me love the woods even more
All sleepers are strangers to me
but I can see why
they chose the site to rest
Although not my woods
I like to take a walk in it
其中一句“我爱把自己隐身在/巨大的树木之间”,原文用了“dwarf”一词,名词意为“矮人、侏儒”,动词由此产生“变矮小”的意思。原诗句是把自己“矮化”在“巨大”(gaint)树木下,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英文读者很容易从这个词联想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他们在林中有趣的精灵故事。汉语里没有与此相对应的语境,如果直译“矮化”,则略有贬义。如果译为“缩身”,国人会不会联想到“封神榜”里的土行孙?
以上是我今日翻译此词的一番考量,不一定对。但是浅薄如我,功力如此,却又要挑战不可能之事,只好用一个“隐身”糊弄一下读者,实在是得罪作者了。
自以为我把原文大约80%的意思翻译出来了。至于翻译后的解读,为什么我喜欢在树林散步?为什么要说“不属于我的林子”?为什么沉睡者喜欢选择在这里长眠?那就是读者的理解了。
*有幸得到作者回复,原文是:“我喜欢放低身段/置身于高大的树丛”。

第二首【没破的蛋】
将两个鸡蛋
相互敲击
如果够劲儿的话
总有一个会打破
但只有一个会破
而奇妙之处在于
究竟哪一个会破
你永远无法知道
不管你如何预料
以你的一厢情愿
原文:The Unbroken Egg
Striking two eggs
Against each other
If hard enough
One will be broken
Only one will be broken
That’s how it’s so amazing
Which one you’ll never know
No matter how
You’ve anticipated
With your wishful thinking
这一首用词相对简单,只是第二部分英文表达的语序跟中文不一样,翻译成汉语需要重新组织一下,其中的变化会因人而异,高下自见。
*作者原文:
只有一枚会碎
奇妙就在这里
永远不会知道
碎的是哪一枚
可以一厢情愿
终究无法料到
不过,以后打鸡蛋时,我都要先预测一下,是哪一只会被打破,左手的,还是右手的?有没有同时打破的可能?也许,我会猜中一两次。当然,这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新年第二天,翻译小诗两首。以图好事成双。至于2024,则双数就更多了,莫非是“双”的好运年?
往时今日
四年前,一个双数的双数,习作了两首小词【点绛唇】,又一个双数!

【点绛唇 · 淡泊随云】
兰蕙幽芬 何须秾艳花繁处 风翻花雨 零散香如故
烟水平蕪 最是归依处 但留取 清香半缕 淡泊随云去

【点绛唇 · 瓦蓝湖双旦】
花信催春 晚風一夜收残雨 晨林鸟语 湖畔凝烟缕
凭水吟哦 尘梦归无处 经年去 脩途难驻 犹记来时路
01/02/2024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