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不通过 庇护暂停悄无声

佛罗里达同北半球的大部分国家一样,受到北方寒流的影响,这两日温度下降,白天的温度也下降到60℉以下。辅之以北风的影响,出门被风一吹,冷气就钻进衣服里。当然,比起北方的下雪、结冰和零下的温度来,好多了。佛罗里达最舒服的季节应该是在冬季。一连两天的大风,将前两天的阴云刮得不见了影子,整个天幕上看不见一丝云彩,透明的蓝天在阳光下,令人心旷神怡。

不过,这是对我们经历过北方的严冬的“北佬”而言。对于习惯了南方温暖天气的南美人来说,这个冬天对他们恐怕会很难受,尤其是芝加哥和纽约这样的北方城市。

芝加哥的无证客在上次的大雪中住在临时搭建的路边帐篷里,听说芝加哥决定拆除那些避难棚。芝加哥一直在努力帮助大量涌入庇护者,寻找栖身之地,其中有许多人都是在2022年从德州搭乘巴士过来的。而12月稍早的时候,仍有数百名寻求庇护者,在芝加哥机场和警察局等待安置,其中一些人目前甚至仍在辖区警局建筑外的人行道上扎营。

今天消息,一名住在芝加哥临时庇护所的五岁无证男童,因突发医疗事故,被送往医院后不治于上周末死亡;这起不幸事件也让社区组织者,对庇护所条件以及市府处理大批不熟悉当地寒冷气候且缺乏当地联系人无证客涌入的方法,再度提出抱怨和质疑。

纽约在没有任何官方通告和法院裁决的情况下,施行42年之久的“庇护权”(Right to Shelter)法令已在悄无声息中停止。

图为无证客16日在纽约街头排队等待床位。(美联社)

“庇护权”法令于1981年根据“卡拉汉诉卡瑞案”(Callahan v. Carey)制定,当时仅适用于成年男性,纽约市只须为无家可归者提供125张床。“庇护权”法令保证,任何无证客只要有需要,就能在当天获得床位。如今,纽约庇护所里超过12万多人,包括6万多名无证客。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有超过14万名无证客涌来纽约,其中许多是因为纽约市有“庇护权”法令,市府也开设了越来越多的临时庇护所来容纳他们。

终于,纽约市已经无法承担持续涌入的大量无证客。过去数周,每天早上都有数百人从凌晨开始排队,仅仅为了得到一张床位。这一临时的庇护系统最终还是在感恩节假期崩溃。大群成年无证客从南部边境涌来,让纽约市陷入了严重的床位紧缺。不少人等待超过七天,才得到一个床位。在此期间,他们只能在街边、地铁上或政府安排的等待室内过夜。

纽约市长亚当斯(Eric Adams)早在今年10月就向曼哈顿的州高等法院提出动议,要求暂停纽约市该法令。为此,市政府在东村开设了“重新分配点”(reticketing center),主要为那些已用尽了庇护所30天停留时间的无证客提供床位。

也许,当初立法的立意是好的,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当初的纽约市,庇护所提供100张床可以,1000也行,甚至10,000张床也还可以,那么发展到今天的100,000,200,000,甚至更多呢?纽约市已在无证客问题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但联邦政府仅提供了不到2亿美元的补贴。市政府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先不说纳税人有没有同意,就说现在这些纳税人的钱够不够这样滥用?

大凡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了这个度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滥用甚至会毁掉善意的初衷。

再说,拜登凭什么要美国人在他任内接受600万无证客进入美国?美国凭什么要为世界各国的的无证客们买单?在这一点上,我也赞成共和党人的主张,不能放任民主党在边境政策上滥用“人道主义”作为托词。

身为民主党的市长亚当斯表示:“目前我们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来到纽约,我们有责任用有限的纳税人资源来照顾你,无论你想要待多久,我们会为你提供衣食住行和医疗,”他说。“但还有另一种思路:我们不同意。”

“我无法驱逐这些人,我无法命令这些大巴士掉头。我唯一的权力就是争取在预算上取得平衡。”亚当斯这样说明他的处境。根据本月初的一项民调,62%的纽约人同意他的看法,即无证客可能会毁了纽约市。


12/19/2023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