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开始。就像往日正常上班一样,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恢复正常的作息:早上恢复走路,白天开车出门采购食品,晚上“饭后百步走”。
上午到中国店去买一些中国蔬菜。我们很小心地戴上口罩,即使中国店不再像往常那样,门口贴着要带口罩才能进入的告示。进入商店的人中还是有许多戴口罩的,当然,如果不戴也没有人管。以前的安全隔离距离标识,在地上还可以看到,但是人们已经不把它当回事儿了。不过,收银员还是戴着口罩,看样子还是比较谨慎的。

在好事多COSTCO购物也是如此。门口不要求戴口罩似乎已经有些时日了,里面的人大多数不戴口罩了,甚至连收银员也是。小吃部也恢复营业,人们大大方方地坐在桌椅旁,喝着饮料吃着披萨和热狗。可以说,曾经的疫情之下的感觉早就消失了。人们已经开始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虽然他们知道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正如我们感染了,阳性了,也没有当回事。不小心就被传染了,不小心,就又好了。
只是,疫情后留下的后遗症仍然在,经济尚未恢复,通膨尚在。今天周一,按说到好事多的人比周末要少得多。事实也是这样。大门口几大排空空的购物车,说明今天人少。但是,与此不相协调的是,加油站竟然在排队,而且拍到了加油站场地外的通道上来。是油价便宜了吗?不是。我们在路上看到最低油价为3.99美元,柴油的标价高过5美元。像我加的高档汽油,即使是好事多会员优惠价也要4.19美元。通膨前的油价一般都是在3个美元上下。我的感觉油价一过4美元,就是高价了。当然是在我们这个地区而言。西海岸的加州听说油价更贵,夏威夷就不用说了。
通膨之下,商家趁机涨价,一方面是抵消成本,另一方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倒霉的是买单的老百姓。对于真正有钱的主,一个月平均上涨几百美元的生活费,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苦了底层的老百姓了。

根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导,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最新研究调查22间国内指针性企业,其在国内聘用的员工总数高达700万人;研究结果:没有一间企业起薪达到“维持生计工资 ”标准。
布鲁金斯研究院的“维持生计工资”定义是能够满足劳工住房、饮食、医疗、育儿、纳税等“基本开销”,尚不计储蓄、外食、娱乐消费;目前该智库将此标准的全国平均值定在时薪17.7元、年薪3万7000元。
布鲁金斯研究院的报告指出,他们原先对调查报乐观预期,但结果显示这段期间仍未出现“有意义的变化”,“员工们为企业高层及股东们创造数兆元的财富,但是他们连维持生计的工资都没有。”
老拜登天天吵吵支持乌克兰,跟俄军对着干,几十亿美元哗哗的就流出去了。却不把国内的经济搞好,这样老百姓怎么会支持他呢?我看他想连任恐怕够呛。
上海的疫情似乎还没有搞定,北京的疫情开始令人担忧。北京市政府周一深夜宣布,除了朝阳区,另外10个区的居民也必须在五天内接受三次核酸检测。北京官员希望避免上海的经历,仅将部分社区升级为临时管控区,“区域内居民足不出区,非必要不得出小区”,同时要求区域内基本生活必需的商超、医院等场所正常营业。不过,看到北京各区大规模核酸,让人不禁担心,下一步会封城吗?
北京市政府24日发布朝阳区14个地区列入封控区与管控区,同时规定朝阳区25日全区进行核酸检测。受到疫情防控氛围影响,许多民众在24日晚间开始陷入“囤物资”的热潮。当晚出现许多幽默桥段,包括“上海人在封控中等物资,北京人在物资中等封控”、“今天晚上是上海人民指挥北京人囤货的一个晚上”。两大城市在疫情的封、管控消息中似乎得到某种共振。

根据上海的官方消息,此次感染的人多,但是死亡率却很低。其它国内各地情况均是如此。咱在海外,不了解国情,但是,目前美国的疫情和世界疫情的大趋势是知道一些的。难道非要坚持大动干戈的清零吗?
2022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