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千里 少小心胸任放情

早在上世纪的20年代,俞平伯曾经在《诗》创刊号上撰文说:“日本亦有俳句,都是一句成诗。可见诗本不见长短,纯任气声底自然,以为节奏。我认为这种体裁极有创作的必要。”

近来学习汉俳,发现汉俳格式比较适合我,写起来比较顺手。一是以前有过五言和七言诗歌的锻炼;二是汉俳短小,可以抓住身边小事和短暂的随感;三是题材可庄可谐,可白话可古文。据汉俳分类,有古典汉徘和现代汉俳,往下细分还有格律汉俳和风体汉俳。也就是说汉俳可以是有平仄格律,也可以是自由体的现代诗。

比如近来,疫情后,马州老友首次聚餐,发来一组照片。有感而动,习作汉俳记之。开始为一首,后来逐渐发展到三首。这也是俳句的灵活性,可以组成相关的一组诗,正如昨天的【瓦蓝夏咏】和【瓦蓝杂咏】,就增加了汉俳的厚度和张力。

【汉俳 · 癸卯端午】

疫后都平安
端午貴妃聚晚餐
老友相见欢

墙上八骏图
老骥伏枥千里志
座下九仙奇

个个有精神
帅哥靓女围圆桌
四顾缺两人

往时今日

5年前的今日,2018年的6月23日,刚搬到佛罗里达不久,曾经写过一首小诗。几乎忘了,幸亏脸书提醒。是写给武汉的故居——当年的李凡诺夫公馆,更是记忆中的童年。

曾经的旧居—汉口洞庭街李凡诺夫公馆

【那年夏季】


  1. 黑色的大门 还有两边
    破损的窗 那么熟悉
    幽暗通往陌生的旧居

    楼梯口右手上方
    有一个拉线开关
    一拉 —— 通向彼岸光明

    那年我打街边走过
    记得跟你打过招呼
    老树上槐花早已落地

  2. 木栏杆虽然沉默无语
    缺口和裂隙记录着岁月的记忆
    仍旧带着盛夏闷热的暑气

    凉席上洒水 夜空月朗星稀
    天河枕着竹床打盹
    我们和牛郎织女越来越远

    半夜你起身走了 绷子床下面
    少了四把支撑的垫椅
    身体怎么也凉快不下去

  3. 葡萄架下挂满了鱼籽
    知了看不见嫩黄碧绿依然长鸣
    你摘给我一串 ——味道是涩的

    后来长出茂密的钢筋水泥
    挡住百草园掩藏的秘密
    空调机下结不出异花授粉的玉米

    那只德国牧羊犬沃尔夫
    卧伏在凉台若无其事
    吐着舌头 任你呼叫就是不理

  4. 月光下江灯渔火缓慢
    洪水有时会漫上江滩
    流淌着白天抗旱的汗

    草丛不再熟悉 已然
    莫非芦苇里没有了蚊虫
    四顾 何处是渡轮的遗迹

    女王的钟声依然回响江关
    是江头在述说江尾的思恋
    说什么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5. 滨江大堤依稀
    困了夜色溶溶
    却摸不到你的凉席

再往前两年,2016年的今日,写小诗唱和马州老友旭伟君的诗句【七绝·夏至忆童趣】。童年的夏日,不正是扑通一声跳进江水畅游的时刻?

旭伟君原玉。

【七绝·夏至忆童趣】

夏夜轻蝉缘树鸣
微风送爽数星星
牛郎织女香桥会
乐伴蛐蛐又几声


06/23/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