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话禁忌 随心所欲知天命

时常也在网上看到一些对老年人生活习惯的评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些什么。看了后也不太放在心上,因为这都是一些个人经验之谈,并没有经过科学实验论证。当然,我也并不否认经验,并不否认有些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实践和说法。毕竟,眼见为实,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听说有名人总结了中老年的8大禁忌如下:

  1. 停止回忆过去
  2. 停止生气
  3. 停止抱怨
  4. 停止浪费时间
  5. 停止孤独
  6. 停止多管闲事
  7. 停止唠叨
  8. 停止存钱

看了一下,觉得其中只有几条是跟老年人真正有关的。其它的都是作为一个成人,甚至是青少年都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其中的停止生气、停止抱怨、停止浪费时间、停止多管闲事、停止唠叨这些何止是中老年的禁忌,又何尝不是人生中任何一个阶段都要视为禁忌的呢?

只有停止回忆过去才是跟老年人最有关的一件事。老年人经历了人生大半生经历,总会有些事情和人物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要想“停止”回忆恐怕是不可能,也是不实际的,而且回忆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老了,写点回忆录,将以往和过去的经验教训总结一下,对后人既是一个交代,也起到我们这一辈人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试想,如果没有人回忆并记录下过往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人类的文明怎么能继承和发展。

我想,这个提法大概是强调老年人不要一味地沉浸于过去,还要积极乐观地向前看。要像年轻时那样,继续保持“童心”,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未知世界,比如,学习和适应现代科技和理念;去欣赏节奏慢下来的各种美,譬如,老年人具有丰富人生历练后,更能欣赏的“摩灭”之美和“侘寂”之美。

孤独,应该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并非特指老年人。不过老年人退休之后,离开了工作岗位,在生活环境方面,相对会比年轻人容易产生这种感觉。

至于我,虽然身体脱离了大华府地区广大的朋友圈子,少了一些见面的接触,但是,在佛罗里达也可以照样结交新朋友。更主要的是在时间上独立后,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读书、写作、旅游、锻炼身体、坚持运动,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广博,生命的质量也更加深刻充实。很少会产生孤独感。

另外,近来读书中,看日本美学论著“侘寂”中提到,孤独也是一种美。比如日本俳句祖师爷松尾芭蕉说过:“没有比离群索居更有趣的事情了。”一位认识的文学界的朋友提到,写作的至高境界就是”沙漠般的孤独”。这种形似的孤独,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脱离世俗樊笼羁绊的大自由。当然,一般的俗人,如我之流,都难以理解这种境界。

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讲提到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达到?不过,难以到达,却正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孤独是一种凡人难以理解的至高无上的“美”,如何“禁”得。

存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是为了将来,以防不时之需。这种想法我认为是正确的。具体存多少,应该视每个人的经济状况而定。我的理解是,钱只要日常生活够花就行了。剩下的,一部分用在其它的喜好上,另一部分还是要存起来。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一生的长短,以及自身和周遭的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些积蓄备用总是好的。

最后,在“人死了钱剩下了”和“人活着钱没了”之间,人们是很容易做出相应选择的。

其实,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随心所欲,管它什么禁忌不禁忌。做自己活着时想做的事,尽量减少人生在世的遗憾,才是正道和“王道”。

如果到人生这个阶段,还悟不到怎样为自己而活,还在别人画的“禁忌”里懵圈,这才是人生之大“禁忌”。


11月16日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