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校学习时,政治课为必修课程。其中包括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三部分。印象中对哲学有了点了解,其它都记不太清楚了。尤其是政治经济学,囫囵吞枣地记得什么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混过了考试。这些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用不着,考完试就差不多还给了老师。再者,平常我对金融活动和市场经济不感兴趣,当然就不关心。除非出现通货膨胀,菜篮子直接受到影响,才会关注一下。

近来媒体纷纷报道,美国政府发出警告,为避免达到债务上限(Debt limit),财政部宣布将采取“非常措施”(Extraordinary Measures)。如果处理不好,有些人开始担心,社安金、联邦医疗保险、社安福利会被延误或中断,国会甚至可能提议削减这些计划。看到这里,我才发现,这个政府的债务上限,搞不好跟我的社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有着重要的关系。于是上网查了一下何为债务上限?
美国联邦财政预算是赤字财政,每年收入小于开支。为了弥补赤字,一种方法是少花钱,削减预算;另一种方法以是借钱花。美国联邦政府选择的是举债方式,即通过财政部不断增发国债来填补赤字。但是,借钱总不能无限度的借,于是美国国会于1917年设立债务上限制度。初衷是使联邦政府能够定期检视开支情况,加强财政自律。
简而言之,债务上限可理解为美国财政部的“信用卡额度”。在债务上限之内,财政部可自行掌握发债节奏;触及上限后,财政部需国会调高“信用卡额度”或暂时取消“信用卡额度”限制后才能继续发债。

据历史记载,1940年有记录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屡次逼近甚至达到债务上限。这一红线已被修改了104次,平均每9个月一次。由最初的4万亿美元债务上升到最近2021年的31.4万亿。由此看来,美国政府举债是个常态,但是过去很少引发危机。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近期频繁发生债务上限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收入少开销大。债务已逼近31.4万亿美元,而美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约23万亿美元。
具体有几个原因:一是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技术瓶颈期,没有增长点拉动经济,使得经济增速追不上债务增速。二是十几年来,从全球金融危机到新冠疫情,都需要政府扩大开支来纾困,但又没有更多收益。三是美联储去年多次加息推升债务利息,导致联邦政府债务水涨船高。
信用卡额度用到顶了,怎么办?通常财政部可以通过“非常措施”暂时推迟达到债务上限。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在付款到期时在政府机构之间转移债务,暂停对货币买卖的投资,以及暂时停止对政府工作人员养老金计划的投资。本星期,美国财政部宣布将采取“非常措施”,以避免达到债务上限,并继续为政府提供资金至6月初。
不过,最终在某个时间点,美国将不得不通过提高债务上限,或者削减其责任和义务来解决僵局。国会对预算过程拥有最终的权力,每年国会议员们都会对支出法案进行投票。国会也会投票决定是否提高债务上限。债务上限与对政府支出法案或税收法案的投票是分开的。提高债务上限只是授权财政部支付国会已经批准的支出。
既然快要踩线,那就赶紧提高债务上限吧?这不得不说到美国两党之争。债务上限已成为国会两党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几乎每隔几年,两党都要借债务上限互掐。
目前,美国又陷入分裂国会——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共和党控制众议院,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交锋将因党争问题变得更加激烈。特别是共和党夺回众议院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将民主党一军。《纽约时报》称,今年的党争乱象将是至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民主党人希望提高债务上限,就像过去几十年中那样。历次提高债务上限都没有多少辩论,甚至根本没有辩论。参众两院的民主党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共和党人强迫违约可能会使美国陷入深度衰退,并导致美国工薪家庭从房屋按揭和汽车贷款到信用卡利率等所有成本的提高。”
共和党人认为,美国应该削减浪费性的支出以降低债务。一些共和党人建议拒绝提高债务限额,以此作为控制支出的一种方式。众议院共和党领导在每周一次的会议上告诉议员们,如果不进行财政改革,包括将2024财年的支出上限设定在2022年的水平,以及在未来10年内平衡美国的预算,他们不会同意提高债务上限。
其实,债务上限问题多半是政治闹剧。今天那些拒绝提高债务限额的共和党人,当年都曾经支持前总统特朗普政府的大规模预算增加。所以前总统特朗普任内,有三次提高债务限额。

债务违约意味着什么?美元信用将会滑坡,美债将被大量抛售,并且可能没有接盘者。同时资本市场将急剧动荡,引发美国主权信用危机。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将是不可想象的,搞不好美国就此一蹶不振。由于违约成本太高,美国不会真正违约,即无法偿债,最多出现政府“关门”而已。
然而,谈妥债务上限也只是暂缓危机,引信并未拔除。多数人认为,两党谈判可能会拖延至最后一刻,但最终还是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妥协,因为美国无法承受违约后果。而且,两党之间的妥协是必要的,因为共和党占多数的众议院通过的任何立法,也必须由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通过,并由拜登总统签署成为法律。有了参院作为后盾,这次拜登的底气比较强硬。
具体结果如何,6月份就可以见分晓。我们走着瞧。
01-20-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