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海上已经进入第7天。今天到达西班牙的麻辣家(Malaga),官方译为“马拉加”。
马拉加是位于西班牙地中海太阳海岸的一个城市,据称为西班牙的第二大港口城市。马拉加被群山和两条注入地中海的河流所环抱,以其从黄色沙滩上突出的高层酒店和度假村而闻名。跟其它西班牙城市一样,麻辣家也融入了伊斯兰和基督的文化。

这座城市,除了悠久的历史,今天的人们可以将它联系到画家毕加索的家乡。然后,还有什么特点可以将它跟记忆和传说相联呢?
7:00 早餐。
窗外是黑得一点都不透明的感觉。7点钟的佛罗里达此刻房屋和树的轮廓已经清晰看见,坦帕的天总是透明的,看得见星星和月亮,时常伴随苏醒着但是懒散的云。
码头只有几个孤零零的岸灯,将亮点投射到海里,然后,任海水将它们拉长晃荡。但是,岸边城市的灯光,却排列得整整齐齐。好像是一排三层楼的连栋屋,从码头方向往城里延伸。
难道这会儿大家都起床了,打开了所有临街的灯?还是有人专门设计的路灯,像城里的人过圣诞节,把路灯重新打扮一番?
8:00 上顶层甲板走路。
头顶部的天空开始透明,黎明中的蓝天,浅灰色的云,还有一弯残月。船头朝东停泊。天际间,浓浓的云层上,已经出现一抹曙光。经过这几天的灰蒙蒙阴雨天气,太阳终于从云层后出来了。
海鸟开始醒来。似乎从天边出现,偶尔传来一两声鸣叫,打破港口上空的宁静。
远处的山峦渐渐呈现出暗黑色的轮廓。岸边的高楼浅色的方块开始呈现出来。终于醒来了,麻辣家。我已经看见跑步的人们,在港口前面的空地上跑动。汽车的车灯照亮了停车场。四五辆大巴士停在那里,已经有游客下船了。
走到船尾,豁然看见几只码头大吊车和一堆集装箱。这是麻辣家繁忙与世界相连的迹象。
9:00 大巴游
渐渐有些喜欢乘坐“随上随下”的旅游大巴车了。今天运气很好,坐在楼上第一排,大玻璃窗之后。阳光开始铺洒在游人的脸上。

在车上发现,原来在船上订票的游客也跟我们坐同一辆车,真是殊途同归。游轮的票价,第一个人$59,第二个人半价,也就是两个人90美元。我们在岸上直接买车票,两张票50美元。
导游极力推荐我们到毕加索的故居和博物馆参观,说是门票9欧元,在她们手上买只要8欧元。我们不是毕加索的粉丝,对他的那些画也不懂得欣赏,况且,老毕的画,许多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当然,如果顺路免费看看,倒也罢了。还要门票,那不是明摆着将我们这等俗人往外赶吗?
不知道毕加索在天之灵,见我们这等俗不可耐的游客,会作何想?是让我们免费进去看,说不定看出个道道来,以后家里也买几张老毕的画来装饰,还是用钱堆成一道通往艺术的大门,直接将吾等关在他的画作之外?
当然,游人中也不全像我们这等下里巴人。跟我们一同上车的两位,听说可以“省”2个欧元,于是便花了16欧元买了两张票。他们或许是阳春白雪的“毕粉”之流,祝他们在欣赏完后,能从老毕的绘画中得到艺术的灵感和情感的升华。

麻辣家港口附近的街道以单行到为主,窄小但是清洁。虽然房屋依山而建,却不显不拥挤,错落有致,而且精致漂亮。跟我们在上一站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所见,大不相同。难道一路上都是有钱人居住区?
10:00 城市醒来了。
宽敞的大街上,汽车的堵塞和拥挤的人流开始形成。城市越来越现代化,大型的广告牌、剧场、高楼。从现代化的楼房中,那些圆圆的尖顶和古老的城墙时隐时现,总是不露庐山真面目。古老的麻辣家,你在哪里?

麻辣家电视塔:这个架势颇似北京50年代十大建筑中的电报大楼。现在中国说电视台,不要说上海的东方明珠,就连武汉80年代的龟山电视塔也是高耸入云的。

麻辣家的路边,出现了久违的法国梧桐树。当年,武汉街头全是梧桐树交织铺就的林荫大道,我们就是在树荫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今武汉街头当年绿树如茵的法国梧桐,只能偶尔可见了。看见麻辣家法国梧桐树,就如同带我们回到儿时的武汉。

这座街头矗立的纪念碑,据说是纪念南美洲伟大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这位伟大的解放者在南美洲颇有名气。他率领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并促进民主意识形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参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担任该国总统。他与圣马丁遥相呼应,为南美洲脱离西班牙帝国的统治,争取独立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这一点上,西蒙·玻利瓦尔堪比推翻满清王朝的孙中山先生。在武汉的汉口,就有这样一个场地,三民路上有个铜人像,国父孙中山先生像,多少老武汉心中的记忆!

转了一圈,回过头到毕加索博物馆那一站,跟我坐了一路的两位“毕粉”下车。这个城市似乎对本地出生的名人老毕并不热情。在车上耳机的介绍中,既不跟我们谈谈老毕的现代艺术,也不介绍老毕“家”在什么地方。下车后,那两个“毕粉”四顾茫然,不知道那里是参观老毕的地方。路边也没有什么标语牌什么的提醒。这是一对从新泽西来的老美,看样子大概也看不懂西语的路牌。自顾自地摸索着去拜访老毕去了。相信他们诚心所至,金石为开,一定会找着老毕的博物馆。
我则顺着人流走大溜。跨过马路,盲目前行。沿路都是小餐馆。还有美国连锁店“麦当劳”、“星巴克”。当然,更多的还是当地美食小吃。有一家店,将老毕的照片合成面条广告,一碗老毕面条7欧元搞定,即使是美国标准,也算便宜的,而且人家还是“老毕面”,就跟“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的四川小面一样,有名人效应的。

很想坐下来,来一份老毕面。可是街上座位空空,不见人影,原来还不到中午的饭点儿,只得作罢。

走过餐馆区,前面豁然开朗。一座古城墙就在左手边的山上。城墙下面是一个环形的阶地广场,看起来让人想到这里是罗马斗兽场,或者是共和国公民们如先贤亚理斯多德演讲的地方?不过这里是西班牙的麻辣家不是意大利罗马啊。后来才发现我的感觉是对的,这就是一个罗马剧院的考古遗迹。
遗迹发现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经过发掘后发现,古罗马剧院利用山坡修建的半圆形阶梯看台,在山脚下则修建了一个(半)圆形的表演/讲演场地。另外的一半圆可能由于历史发展和城市变化,在时光中被摩灭,成为该城市现代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大楼下方的基石。

虽然还没有到罗马,但是在此地看到这样的罗马遗迹,还是一样令我振奋和惊喜。
左手边是通往古城墙的台阶。台阶上,像南美一些国家的台阶一样,刻着一首诗。

y así es Málaga;
mitad jazmin y mitad brisa.
mitad paloma y mitad
geviota mensajera.
mitad labio y mitad petalo.
corazón traspasado por una
biznaga de amaneceres incansables。
我不懂西班牙语,只认得其中的一个词“麻辣家”(Málaga)。用谷歌的翻译机将其翻成中文,大意是:
这是马拉加;
半是茉莉半是微风。
半是鸽子半是归鸥。
半是香唇半是花瓣。
心被不知疲倦的
日出所刺穿。
好美的诗歌,尤其是那三个“半是…半是”的比喻。可惜不知道作者是谁。站在台阶前,心心念念的想着“半是香唇半是花瓣”的酥软滋味,不觉几乎入魔。
“半是茉莉半是微风”中,順着诗歌台阶拾级而上,抬头就是中世纪的阿尔卡萨瓦(Alcazaba)城堡,坐落的小山坡叫做吉布拉法罗(Gibralfaro)。城堡由三道城墙环绕,曾经是穆斯林统治者的王宫。

一条阶梯路一直通到城墙。这里的城墙与中国长城不一样,没有用大块的方石垒成,而是就地取材,用河滩上的卵石加上粘土制成。有几面城墙还用一些人工制成的扁平的石块,将墙面装饰得整齐美观。在城门口被铁栅栏挡住,进不去。城墙有几个岔口,但是走到头,才发现没有出口,结果还要走回头路。

罗马剧院和城堡作为麻辣家重要的城市景点,大有改进的必要。
首先是多国语言,至少是英文,的介绍,小册子或者路牌,没有这些怎么让世界和游人知晓景点的历史和典故呢?人们不仅仅是看到眼前的废墟遗址,更重要的是了解它们背后那些厚重的历史和隐秘的故事。要不,大老远的,跑来看个石墙石阶,有什么意思?
其次是沿途的路径标识,至少有个西班牙文的路标和地图指南,这样游人可以通过文字和图像就知道身处位置。然后决定如何游玩。而不是撞了南墙后,才悻悻原路返回;或者是在迷茫之中,担心找不到观光的景点。
在美国,当我们驱车在西部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上,或者穿梭在丛山和峡谷中时,路边不时会看到路标的提示和图片以及文字的介绍。这些,都是“麻辣家”要学习的。如果自以为有这些古迹,就可以忽视游客的心情和体验,那确实有点对不住从世界各地前来旅游的人们。
回到游轮,一颗心,已经在大海上被不知疲倦的麻辣家落日所刺穿。
10月21日 周五
11月13日 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