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为掼蛋时间。今晚十人参加,我们这一组手气较好,一路顺风,就打到A了。结果输了的一队,有人觉得不爽了,牌局结束时间未到,就起身不打了,将其他想继续打下去的人晾在一边。

我作为赢牌的一方,心情自然好,回来的路上轻飘飘的,还沉浸在胜利和喜悦的惯性中。到家后,看到冯唐的一段讲话《落子无悔》,有点小感触。
冯唐从后悔说起,讲了一段人的修行的“鸡汤”,据他讲是一个很顶级的心态。
他意思是,下棋如打牌,下错了棋子或者出错了牌,这是“上天”的意志,人莫让过往的失误困住自己的心念,正如英国谚语: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走掉的爱人,阶段性的友谊,这一切都不值得你去责怪那个“真诚”的自己。真的,“真诚”有抵达不到的地方,这话我同意。所以,坦然接受自己看错的人,以及接受付出却没有回报的结果。
复盘了一下。上述道理似乎谁都懂,但是每每遇到不顺的事仍然会有烦恼发生,佛说是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六欲”(眼、耳、鼻、舌、身、意)。我认为,这“七情六欲”不也都是“上天”的意志吗?出错了牌,想要反悔,打输了牌就垂头丧气,也是一种很自然的“天意”。既然都是“上天”的意志,那么,为什么要让上帝赋予人的七情和六欲去修行到另一个很顶级的心态“落子无悔”呢?我的高兴和他人的懊恼不都是一种“天意”吗?
唯一我可以想到的就是,将“怒、忧、悲、恐、惊”等等对身体不好的情绪,通过修行,化“悲”为“喜”,变成一种让自己高兴和愉悦的心情。不过,说到底,还是七情中的一种“情”。

这样一来,我觉得平常下棋和打牌“悔”和“不悔”都无所谓,除非是参加比赛(赌博)有严格规定。大家聚在一起,无非是热闹一下,度过一段快乐时光而已。如果因为“悔”和“不悔”而闹得不愉快,或者因为输了牌而心情低落,岂不是就失去了打牌的初衷?
至于修行有没有必要?如果修行可以让我手气不好时,从输了一晚上的压抑和郁闷中解脱出来,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何乐而不为呢?
03/23/2025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