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何以因人废 秦刽荆柯双照楼

终获【双照楼诗词选】。

十年前,从海外得知国人对汪精卫汉奸国贼的评论提出新的看法,开始了解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史实,有关汪精卫的生平,有关抗日战争的一些人和事。

后来读到国学大师陈寅恪有关汪精卫的一首诗:

阜昌天子颇能诗,集选中州未肯遗。
阮踽多才原不忝,褚渊迟死更堪悲。
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句收枰胜属谁。
世变无穷东海涸,冤禽公案总传疑。

说明国人当时也有对汪精卫行为存疑。

钱锺书也曾经赞扬汪精卫诗才清雅,对其《双照楼诗词稿》曾经作《题某氏集》。

扫叶吞花足胜情,钜公难得此才清。
微嫌东野殊寒相,似觉南风有死声。
孟德月明忧有绝,元衡日出事还生。
莫将愁苦求诗好,高位从来谶易成。

后来又在叶嘉莹的诗词讲座中,听到她也很欣赏汪精卫的诗作和诗中的“精卫情结”。

汪精卫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很大的疑问,评价也不一,讲到汪精卫多半是从政治、历史的角度来评论,很少从诗词这方面探究。

中国自反清到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早已远离我辈。历史烟云中的那些人和事,我们都没有经历,也无法判断真伪。况且同一件事,人们的解读也有不同。

对我而言,历史上的汪精卫是史学家的事情。而政治上的汪精卫,如政治上的蒋介石、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即使我生逢其事,也无法评价。他们一会儿是“X匪”,一会儿是“X公”,一会儿是“叛徒、内奸、工贼”,“走资派”,一会儿又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莫衷一是。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空自这句话的意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诗写得好,就认为他的人品一定会好。反之,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人品不够好,他的诗就一定写的不好。尽管这个世界上还有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和“言”都好的范例。艺术和政治是两码事。

引用几句他的【被逮口占】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读起来何等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岂止是好诗。

这些人的历史功过和政治面貌,都留与他人评说。我自观其言,读其诗。从中品味何谓“精卫情结”。


得小诗数首,记之。

【重读双照楼】

年少何曾怕断头
萧萧叶落委倭酋
诗心何以因人废
秦刽荆柯双照楼

【读小休集】

衔石沧波欲小休
江山岂可与仇谋
生平自毁不堪叹
一幕江宁万世羞

【感椒山榆树】

忠臣死谏换榆生
世俗岂容韬晦情
往事风烟尘世里
丹心一叶慰清明


03/24/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