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生平天付与 不食蚕豆亦浩歌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不知为什么,白居易的这首《观刈麦》总是在五月里的某一天,会从儿时的背诵里冒出来。五月,除了收麦子,还是许多农作物的收获季节。比如说,蚕豆。

在中国,小时候常常能吃到的蚕豆是作为零食的炒蚕豆。那时候牙好,一颗炒蚕豆进嘴,嘎嘣一下就咬碎了,然后在继续的嘴嚼中,品尝炒蚕豆的香酥味道。当然,后来又吃过湖北麻城的油炸兰花豆,和上海城隍庙的五香豆,各有不同的风味。作为餐桌上的菜肴,我吃过新鲜蚕豆炒肉片和蚕豆沙拉,一种将煮熟的蚕豆与其他蔬菜如番茄、黄瓜、生菜等搭配,吃起来清爽可口。

在凯撒大帝的故乡,地中海沿岸的罗马人在城墙外举行五月蚕豆节(Festival of the May Fava Beans)。人们以各式各样的野餐方式来庆祝蚕豆的收获和新鲜食材的到来。其中最重要的是蚕豆的品尝和烹饪比赛。人们也新鲜的蚕豆作为主要成分,包括蚕豆汤、蚕豆沙拉、蚕豆意大利面等,展示了蚕豆的多样用途和美味。

此外,罗马五月蚕豆节还是是一个庆祝自然食材和传统农耕的文化活动,节日里还会有音乐演出、舞蹈表演和游戏活动等娱乐节目。人们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游行和街头庆祝活动,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因此,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让人们可以聚集在一起,享受美食和欢乐的时刻。

不过,我还不知道,罗马的五月蚕豆节,对有些人来说,也是一场“罗马噩梦”。皆因吃蚕豆还可能导致蚕豆中毒。蚕豆病(Favism),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是一种与蚕豆摄入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就跟吃花生会过敏一样,严重的情况下,花生过敏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这也是到了美国才知道的。

蚕豆病是一种可能对蚕豆产生剧烈反应的血液病,是一种跟蚕豆摄入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头痛、呕吐、发热、胃肠不适、腰背部疼痛以及贫血相关的症状,如乏力和黄疸。严重的情况下,蚕豆病可能导致肾衰竭和其他并发症。

遗传性疾病是个跟人类基因有关的疾病,是人类正在探索和发现,但是至今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无数个秘密之一。即使我们知道了这个秘密,但是,具体遗传到谁的头上,却是上帝的旨意,就跟那些为数不多的天才一样。不幸遗传了这个疾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不吃蚕豆或者远离蚕豆而已。

众所周知,世间有无数好吃的,人不可能样样都吃到,也没有必要样样都吃到。比如有朋友到日本去旅行,没有吃到河豚鱼,是为一憾。而我至今尚没有吃到熊掌,也是一憾。不过,再一想,即使吃到了,那又怎么样?还有更多没有吃过得美食。


近习清词,有个张惠言写了一组五首《水调歌头》。其中有一句说到:“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字面意思就是人生由上天注定,人当在“婆娑”中度过此生。此处“婆娑”有逍遥和闲散自得之意。这是张惠言在告诉他的学生,我们现在不能够实践我们的理想,生平事有上天注定。那么这是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呢?是,又不是。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并以此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所谓”尽人事”,意味着尽力去做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的努力,尽职尽责,去追求目标。而”听天命”,则意味着接受命运或天意的安排,意味着人无法完全掌控一切,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接受事物的发展和结果。

在尽力和命运之间,“知天命”就是如何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命运的安排,也应该努力奋斗。我们在尽力去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准备坦然接受生活中无法掌控的因素和结果。只要尽力了、至少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且婆娑”了。

陆游《渔父》诗中有:“数十年来一短蓑,死期未到且婆娑。”正如渔人钓鱼,钓不钓,是所谓尽人事,钓不钓得到,则属于听天命。他的“且婆娑”具体表现在下面两句:“敲门赊酒常酣醉,举网无鱼亦浩歌。”即使举网无鱼也要放声浩歌。 而在陆游其它的诗中,“且婆娑”也可以是“千钱买一舟,百钱买两桨。朝看潮水落,暮看潮水长。”好一个潇洒的陆放翁!

往时今日

两年前,脸书曾经有我【七绝·晚泳】的小诗。


读汪兆铭《晚眺》,步其韵。

寥落长天故里风
予怀渺渺碧云空
残阳入水无消息
新月馀霞夕抹红


05/24/2023 周三